如今,人类已将足迹印上月球,探测器更是飞遍了太阳系内的主要行星。然而,回看占据地表超70%的海洋,我们对它的了解甚至不及火星表面。科学家们坦言:那片海平面之下的深海世界,其实比遥远的太空更令人敬畏与陌生。
那是一个黑暗,寒冷,充满巨大压力的极端世界。面对如此艰险的环境,人类曾付出怎样的努力与代价去探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片未知之境有何恐怖之处。
![]()
海面下有什么
我们从熟悉的海面开始,缓缓下潜。最初200米是阳光可以抵达的“阳光带”,这里光线充足,温暖宜人,充满生命活力。五彩的珊瑚礁,成群的鱼类,慵懒的海龟等生物都生活于此,它们依靠光合作用构建起海洋食物网的基础。
当深度超过200米,光线迅速减弱,如同黄昏降临,这里也被称为“暮光层”。此处的压力已达海面的20倍。由于阳光难以穿透,许多生物演化出了发光能力,如用“小灯笼”诱捕猎物的灯笼鱼,借助生物光在昏暗中生存,交流和捕食。
每天傍晚,数万亿的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会从这一层集体上浮到表层觅食,天亮时再返回深处,周而复始。
![]()
继续下潜到1000米以下,便进入“午夜层”。这里一片漆黑,万籁俱寂,压力相当于海面的100倍,温度接近冰点。
在这能量稀缺的世界,居民大多具备发光技能,如巨口鱼,鹈鹕鳗和玻璃头鱼等。在这里,光合作用已经不存在,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从上层持续飘落的“海雪”,由生物碎屑,排泄物和有机物聚合的颗粒,以及吸收深海热液区域的有机物质。
![]()
当下潜到4000米以下,便抵达了“深渊带”。这里覆盖着地球上最平坦的地貌,广袤无垠的深海平原,压力攀升至400个大气压。环境极度荒凉,寒冷,食物更加稀缺。生命迹象虽稀少,却依然顽强抵存在。
有奇特的海参缓慢爬行,长相怪异的大型等足类(如巨型木虱)在沉积物中搜寻食物,巨大的海绵静静地屹立了数百年,过滤着水中稀有的营养。
![]()
最终,我们会来到6000米以下的“超深渊带”,这是海洋的终极禁区,大多位于海沟深处。压力达到窒息级别,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足有1100个大气压,相当于你的指尖承受着一辆小轿车的重量。
然而,生命再次展示了其惊人顽强。2014年,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大约8000多米的深度,发现了狮子鱼,它通体白皙,凝胶状的身体能很好地抵抗高压,是目前已知的“最深鱼类”。
![]()
深海探索为何难
人类已经成功登月,甚至计划登陆火星,然而对深邃海洋的了解却仍然有限。表面上看,“上天”似乎比“下海”更容易,但背后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
首先是技术挑战。在海洋中,深度每增加10米,就增加约1个大气压。探索极深海域对潜水器的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提出了极高要求,任何微小缺陷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内爆。
此外,深海环境中无线电波几乎无法传播,实时通信异常困难,通常只能依赖声呐或预设程序,极大限制了探索的灵活性。
![]()
其次是经济因素。深海探测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成本极为高昂。尽管海底蕴藏多金属结核等丰富矿产,但目前的开采技术尚不成熟,成本巨大、商业回报很低,难以吸引持续投资。而太空探索带来的技术突破,如卫星通信、遥感技术等,已经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最后,从国家和公众视角来看,太空探索自冷战以来就被视为国力与科技水平的象征,承载着政治意义和公众梦想。而深海探索缺乏类似的宏大叙事,难以凝聚全民关注,其在科普传播和公众吸引力方面,也不及星空探索那样充满浪漫与想象。
以上种种因素,限制了人类对海洋的热情,也限制了各国对海洋探索技术的开发。
![]()
深潜里程碑
尽管深海探索充满挑战,但依然有人类的先行者在这里留下足迹。回顾这段历程,有几个里程碑事件尤其值得铭记。
1960年,人类首次触及了地球最深处。瑞士工程师皮卡德与美国海军中尉唐·沃尔什,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成功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底部 10916米海域。这次壮举不仅突破了深海探测极限,更在海沟意外发现了生命存在的痕迹,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深海的传统认知。
![]()
1977年,美国的"阿尔文"号深潜器在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裂谷区域进行科学考察,偶然发现了深海热液喷口。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些喷口周围竟然存在着一个不依赖阳光的生态系统: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支持的生物群落,包括巨大的管虫,蛤类和虾类。
这一发现不仅拓展了我们对生命极限的理解,更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2012年,著名电影导演卡梅隆独自驾驶"深海挑战者"号潜入挑战者深渊。这次下潜不仅是一次技术展示,更带来了大量高清影像资料,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深海探索的关注度。此外,这次探险采用了多项技术创新,如新型浮力材料和更先进的摄像系统。
202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多次突破万米深度,并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系统性科学考察。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全海深载人深潜技术领域实现重大跨越,也为深海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与全新的探索技术。
![]()
结尾
深海虽然黑暗,压力巨大,却依然有生命在极端环境中顽强存在,更有人类勇敢探索的足迹。它不像星空那样遥远浪漫,却真实地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命起源的谜题。也许我们该偶尔把目光从天上收回,关注这片近在咫尺却又陌生无比的“内太空”。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普通人也有机会“亲眼”看到那些奇幻景观。不一定非要乘坐深潜器,也许可以通过VR深海直播,沉浸式遨游海底平原、热液喷口和深渊海沟,让深海成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触摸到的,真实而壮阔的世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