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探秘所有原创首发文章,抄袭洗稿必究!)在我国南方区域,由于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再加上这片区域地形条件也更加复杂,所以形成了大量的湖泊,而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以及巢湖峰五座湖泊面积较大,并且都是淡水湖泊,由此也被称为我国五大淡水湖;
![]()
我国五大淡水湖
这其中,鄱阳湖通常被认为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湖泊,其面积超过4000平方公里,仅次于后者的4635平方公里。
![]()
我国部分湖泊面积排名
不过,在全城探秘看来,鄱阳湖这个“第一”,位置其实并不算稳固;
为啥这么说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鄱阳湖不同时期的水域面积变化很大,尤其是丰水期和枯水期,前后面积变化之大,估计超出很多人想象;
在丰水期,鄱阳湖的水域面积通常可以超过4000平方公里,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鄱阳湖历史最大面积甚至高达5100平方公里,蓄水量则达到300亿立方米;
![]()
丰水期的鄱阳湖
此时的鄱阳湖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湖,表现出来就是所谓的“湖相”,也是其成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的“底气”所在。
而在枯水期,鄱阳湖的面积能缩小至500平方公里,极端情况下甚至仅有200平方公里,蓄水量也下降至6.97亿立方米;
这个时候,鄱阳湖大部分湖底都会露出水面,形成非常另类的“鄱阳湖草原”,有水的区域面积很小,看起来跟一条河差不多,这就是所谓的“河相”。
![]()
枯水期的鄱阳湖
二者对比,我们就能明白鄱阳湖的面积变化有多大了,通常情况下,丰水期面积相当于枯水期的8倍,而在极端情况下,二者之比甚至能达到25:1;
鄱阳湖呢,也随着水域面积的变化,在“湖相”与“河相”之间不断转换。
![]()
鄱阳湖丰水期与枯水期面积变化
此外,鄱阳湖还是一座与长江连通的典型的吞吐型湖泊;
以都昌与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鄱阳湖分为南北两座湖泊,其中松门山东南方向的南湖湖面辽阔,是鄱阳湖的主体,而松门山西北方向的北湖湖面非常狭窄,其长度达到40公里,宽在3-5公里,最窄处只有2.8公里,本质上就是一条跟长江连通的水道;
![]()
鄱阳湖的南湖与北湖
由此也导致,当鄱阳湖处于丰水期时,其湖面高于长江河道,此时湖水流入长江,这就是所谓的“吐”,而当枯水期来临,湖面下降,长江就会倒灌入鄱阳湖,这就起所谓的“吞”。
比如在今年,鄱阳湖就出现了典型的长江倒灌;
由于今年夏季鄱阳湖流域降雨相对稀少,早在8月8日,随着星子站水位跌破10.13米,鄱阳湖提前了差不多三个月进入今年的枯水期,到9月5日,鄱阳湖水域面积仅有866平方公里,相比去年同期小了1220平方公里;
![]()
鄱阳湖江水倒灌
随后,长江中上游区域降雨增多,江水上涨,从9月28日开始,长江江水开始大量倒灌入洞庭湖,出湖水量甚至达到每秒-1150立方米,也就是说长江水正以每秒1150立方米的水量倒灌入鄱阳湖;
这是个什么概念?
每秒1150亿立方米的水量,折合成年径流量的话大约相当于350亿立方米,而黄河的年径流量也才580亿立方米;
![]()
也正因如此,鄱阳湖的水域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已经达到2330平方公里,反倒比去年同期大了1920平方公里。
长江与鄱阳湖的这种“吞吐”关系,让全城探秘很容易就想到了中南半岛的一条大河与一座大湖;
这就是湄公河与洞里萨湖。
湄公河,就不用全城探秘详细介绍了吧?这条河流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流入中南半岛后又叫湄公河,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河;
![]()
湄公河与洞里萨湖
洞里萨湖,则是柬埔寨境内的一座湖泊,同时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湖泊;
而这座湖泊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连通,二者也形成了跟长江-鄱阳湖类似的“吞吐”关系;
当中南半岛进入枯水季节,湄公河水量下降,洞里萨湖就会“吐出”湖水,通过洞里萨河汇入湄公河,从而弥补后者水量的不足,此时洞里萨湖面积就会减小,水域面积只有3000平方公里左右,水深仅约1米;
![]()
洞里萨湖泛滥区域
而等湄公河进入丰水期,其暴涨的河水又会通过洞里萨河倒灌入洞里萨湖,相当于洞里萨湖“吞入”了湄公河河水,导致后者面积迅速增加,最大时甚至达到1.6万平方公里,湖水深度也达到10米以上。
由此可见,无论是长江与鄱阳湖,还是湄公河与洞里萨湖,彼此的“吞吐”,本质上都是对河流与湖泊之间的水量的一种调节与平衡;
![]()
长江与鄱阳湖
可以说,鄱阳湖就是长江版的“洞里萨湖”,而洞里萨湖就是湄公河版的“鄱阳湖”。
此时,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出现了:
要知道,在我国境内,与河流连通的湖泊并不少,某种意义上来说,洞庭湖、巢湖、洪泽湖以及太湖等五大淡水湖中的其他四个,都跟长江、淮河等大河连通……
![]()
洞庭湖也跟长江连通
为啥只有鄱阳湖这么“显眼”呢?
全城探秘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1.长江与鄱阳湖的“吞吐”关系,是鄱阳湖面积变化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我国南方区域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同时受太平洋、印度洋暖湿气流以及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多重影响;
![]()
我国气候分布
每年4月到9月,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占据主导,区域内降雨充沛,无论长江还是汇入鄱阳湖的赣江、信江以及抚河等河流,水量都会大增,而鄱阳湖能够“吞入”充足的水量,水域面积自然就会大幅增加;
![]()
2024年6月丰水期鄱阳湖面积变化
而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北方冷空气占据优势,南方区域也会变得相对干燥,降水减少,此时鄱阳湖就会进入枯水期,不仅无法从其他河流“吞入”水量,相反还会将湖水“吐入”长江,导致大量湖底露出水面,尤其是每年12月以后,由于大量“吐出”湖水,鄱阳湖甚至缩小成一条狭长水道,从“湖相”彻底转变为“河相”。
![]()
2.鄱阳湖的位置及湖口地形,是“放大”其水域面积变化的关键。
一方面,跟洞庭湖不同,鄱阳湖地处长江更下游,由于长江流域面积辽阔,沿途分布着大量支流,而这些支流大部分都位于鄱阳湖上游,可以说,长江任何一条支流发生洪水,鄱阳湖都会受到影响;
![]()
鄱阳湖处于洞庭湖以及长江大部分支流下游
一旦长江出现洪水,而江西境内的赣江、信江以及抚河等河流也同时出现洪水,那么夹在中间的鄱阳湖,既要接纳自身水系汇入的大量河水,又难以通过长江泄洪,湖面就会大幅增加;
而下游的长江河道水量相对稳定,即使鄱阳湖自身水系的来水减少,也能凭借长江倒灌的江水,让其水域面积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
![]()
可以说,因地处长江下游,时而被江水阻拦时而被江水倒灌,是鄱阳湖面积变化最重要的“放大器”。
另一方面,鄱阳湖四周山地环绕,所在区域相当于一个盆地,而其跟长江连通的湖口两侧分布着九华山、庐山等山脉,使得鄱阳湖与长江连通的水道也非常狭窄,无论湖水流入长江还是长江江水倒灌入鄱阳湖,都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
![]()
鄱阳湖周边山地环绕,与长江连通的湖口非常狭窄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的幅度。
整体而言,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之大,在全世界所有湖泊中确实罕见,但这实际上是长江、鄱阳湖以及其自身水系三方相互影响的结果,在全城探秘看来,鄱阳湖水域面积的巨大变化,反而是三方相互调节后维持的一种“平衡”;
![]()
鄱阳湖
所以,说它是长江版的“洞里萨湖”,其实也问题不大;
你觉得呢?(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为防止文章被抄袭洗稿加了水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