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纪连海,总让人想起那个在《百家讲坛》上讲清代名臣,口若悬河、风趣横生的中年汉子。他不是天生就站在聚光灯下,而是从北京昌平农村的泥土里一步步爬出来的。1965年1月15日,他出生在崔村公社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那时候的农村日子苦,父母靠地里刨食,家里生了10个孩子,最后只活下来4个,他是老幺,从小就沾了点宠爱的光。父亲文化不高,但爱京剧,能唱全本《定军山》和《空城计》,队里排戏小生非他莫属。闲下来还给儿子讲《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榜》,这些评书故事像种子一样,早早埋进纪连海的脑子里,让他从小对历史着迷。母亲腿脚残疾,只能算半个劳力,一辈子弯腰干活,吃尽了苦头,却把有限的疼爱都给了这个小儿子。
![]()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纪连海初中就下定决心考师范,将来当老师,不用家里贴钱。那年头,学习用功,眼睛先扛不住,初一就高度近视,镜片厚得像瓶底,左眼750度,右眼850度,瘦巴巴的身板戴着卷毛,看上去像个小老头。1982年高考,他砸出405.2分,高出重点线不少,语文数学拔尖,英语却只26分。填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全村轰动,崔村恢复高考后头一个农村娃子上本科线。录取通知书却迟迟不来,开学了还没影儿。原来招生办嫌他视力差,怕出事。昌平二中的老师林兆泉急眼了,四处奔走,甚至嚷着要起诉学校。折腾到10月,才签协议录取:大学四年眼睛出问题学校不负责。他进校补了7周课,期中考70多人里排30多名,咬牙追上。
![]()
1986年7月毕业,学士学位到手,分到昌平四中教初中历史。头几天上课,学生睡成一片,他急得不行,堂堂师范生教不好娃儿,脸上挂不住。他爱听相声,买来刘宝瑞的磁带,反复琢磨怎么在课堂抖包袱。试着上,讲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甩句俏皮话:这家伙秤砣重了斤两,他准派兵抓人。学生乐了,头抬起来。他还学评书,课尾留悬念,从初一教到初三,中考年年第一。1991年调到昌平二中高中,高三冲刺,高考稳拿区里头名,成了昌平历史老师里的顶梁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