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亚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丝绸之路由此兴起并繁荣。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为中国-中亚合作的新起点。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的重要经济体,与中国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合作尤为突出。中国是这两国纺织品服装全球采购最大来源国,2024年,中国对吉出口纺织品服装总额70亿美元,五年内增幅达316.7%;中国对乌出口纺织品服装总额10亿美元,连续十年保持增长。
![]()
为助力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开拓中亚市场,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与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共同组织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家代表团于2025年9月16-23日走进中亚,深入调研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纺织服装行业投资潜力及贸易环境,深化中国与中亚纺织服装业间的经贸合作。
代表团由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谢青带队,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开利地毯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市誉远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天强纺织有限公司、福建东南西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疆源峰纺织有限公司等行业协会领导与企业家、高管随团出访,涵盖纺纱、面料、服装、辅料、家纺等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
工作会谈
1
拜访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经商处
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经商处孙大鹏公参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在发言中提到,吉尔吉斯斯坦自2021年新总统上台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今年至目前为止GDP达到11.7%的增长率,现任总统对于该国的掌控力较强,整顿贪腐官员,吸引外国投资,提升了国家的稳定性和民众生活水平,预计未来将有至少7-10年的稳定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及政治保障。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增速较快,中国企业在吉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能源和中吉乌铁路项目上的投资对当地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吉国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产品可免关税出口至成员国及独联体国家,显著增加了外汇。新疆地区的纺织业商人在吉国经营的面辅料市场异常红火,孙大鹏公参建议企业在吉国多调研,走访当地麦迪娜、多尔多依等面辅料市场,发掘投资及贸易机会,但同时也强调了企业在吉国发展时必须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以确保稳健运营。
![]()
谢青副会长向孙大鹏公参介绍了代表团的成员情况及出访目的,结合自身六年的援疆经验,他谈到,目前新疆相关的纺织业投资项目较多,发展较快,通过喀什口岸进行贸易的便利性以及目前在建的中吉乌铁路项目,吸引了众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家对中亚国家投资和贸易的关注,也是此次代表团来吉国考察的主要目的。
![]()
代表团成员从使馆经商处了解到,虽然吉国缺电,但能源价格较为低廉,目前正通过大型水电站建设及太阳能、风力发电建设支持吉国的电力发展。居民用电0.01美元/度,工业用电0.04美元/度,工业用水0.15美元/吨,天然气依赖进口,0.3美元/立方米。
2
拜访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经商处
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经商处孙岩商参热情接待了代表团,他从乌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向大家做了全面介绍。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是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合作机制健全,在政治和外交领域取得显著进展,贸易数据及投资表现均呈现出积极增长态势,彰显了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化。中资企业由两年前的1700家迅速增长到现在的4400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乌兹别克斯坦属于新兴市场,关注技术发展与产业优化升级,乌国是中亚人口大国,占比近54%,每年新增人口约80-100万,平均年龄29岁,内需市场旺盛,与中国合作潜力巨大。米尔济约耶夫总统自2016年上任以来,推行新政,新政府工作务实,成效显著,2024年人均GDP3100美元,预计未来的7-8年,将翻一番。乌国善于学习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改革政策,积极发展IT业及人工智能,本地人素质及受教育程度在中亚国家中相对较高。孙岩商参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加入到乌国的经济交流、发展与合作中,帮助当地企业延长纺织行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
谢青副会长向孙岩商参介绍了此次出访乌兹别克斯坦的目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最新的发展情况,并指出中乌之间纺织服装产业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凭借多年在新疆工作的扎实功底,谢会长指出乌兹别克斯坦与新疆的棉纺产业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他还提出了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以及创新与研发对于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作用。
协会及政府机构会议
1
吉尔吉斯斯坦缝纫协会会议及商贸洽谈
协会主席迪莉娅女士向来自中国纺织服装业届的朋友们来到吉尔吉斯斯坦表示热烈欢迎,在会议中她介绍到,吉尔吉斯斯坦目前拥有2万余家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产品多为品牌代工,出口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面料主要从中国绍兴柯桥进口,近年来与中国的合作也较为紧密,参加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多次活动及intertextile面辅料展览会。
![]()
谢会长谈到代表团成员都是第一次来到吉尔吉斯斯坦,近年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纺织服装领域的贸易往来持续增长,吉国便捷的市场通道以及对原材料和设备的高度依赖,正成为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承接地,在双方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吉国的投资及贸易日渐活跃,希望此次到访吉尔吉斯斯坦能够在与协会的交流中,加深对吉国行业的了解,为促进双方互利共赢合作创造更多机会。
![]()
会议结束后,来自吉国的20余家企业来到会场与代表团企业进行了一对一商贸洽谈,当地企业对服装面料尤其感兴趣,互留了联系方式,期待达成后续合作。
![]()
会议在比什凯克郊区Silk Way园区举行,该园区是新建市场,将于2025年10月中下旬正式开业,商铺主要经营产品为各类百货、面料、服装等,产品均从中国进口,预计未来客商除了当地企业还有来自俄罗斯及中亚其他四国的企业。
![]()
![]()
2
乌兹别克斯坦纺织服装行业联合会议
代表团与乌兹别克斯坦纺织服装协会举行了会谈,乌投资、工业与贸易部中国事务首席专家一同参会。协会副主席Djasur先生曾于今年9月初拜访中国纺联。他向大家介绍,乌兹别克斯坦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位于中亚的中心,产品可免关税或享受优惠关税进入到8亿人口市场的独联体及欧盟国家。乌国盛产棉花,目前棉花产量为每年80万吨,棉纱企业较多,纺织上下游企业共9500家,120万从业人口,目前行业的发展方向是生产合成纤维、面料及成衣。乌国计划设立三个自贸区,约400公顷,专注于发展合成纤维及面料的生产,逐步建立产业链,以减少对棉花的依赖,适应市场对合成面料及服装的需求及变化。Djasur副主席希望凭借乌国的地理位置及关税优势,在中国优秀的纺织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利用中国的生产及运输经验,帮助乌国产业升级,促进两国行业深化合作。
![]()
谢会长向乌方介绍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现况及面临的挑战,包括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和成本上升的问题。他谈到,乌国作为新兴市场,纺织品出口俄语系国家有着天然优势,中国的纺织企业技术水平较高,两国纺织服装业间的合作有着很强的互补性,特别是在原材料供应和技术交流方面。目前乌国的纺织行业发展面临着几个挑战,一是棉花产量较低;二是原料单一,缺乏化纤产品,需从中国进口;三是地理位置造成的没有海运,只有公路和铁路运输,难以开发美国市场;四是缺水限制了印染行业的发展,全产业链企业在乌国发展对于环境、水处理等问题有着不小的压力,需要提升企业技术水平。谢会长认为,乌国应遵从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规律,扬长避短,合作为先。新疆距离中亚较近,应大力促进以新疆为代表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从源头合作,资源互补,符合经济效率及乌国产业发展现实。
![]()
会上,谢会长诚挚邀请迪莉娅主席及Djasur副主席及乌投资、工业与贸易部领导参加纺织业“一带一路”新加坡论坛、世界服装大会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
![]()
调研当地企业
1
吉尔吉斯斯坦
代表团走访了Jasmir和Ago两家当地服装企业,规模较小,主要产品是梭织和针织服装,设备较为落后,工艺较为简单,产品均出口俄罗斯。其中Ago公司还有来自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工人,人员工资为250-300美元左右。
![]()
2
乌兹别克斯坦
代表团共走访了四家位于塔什干市和郊区的当地纺织服装企业。
1. Diva Teks
该企业于2009年成立,工厂位于塔什干市区,在市区有5家专卖店,主营新生儿及幼童针织服装,员工120人,服装日产量3000-4000件,年产量100万件。产品部分在当地专卖店销售,部分出口白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同时也为The Peppa Pig,Free age, Monster High等品牌代工。
![]()
![]()
2. Zelal Tekstil
该企业于2006年在乌国成立,厂房面积8.5万平方米,工人4000名,现代化纺织机械来自于中国,是一家集织造、染色、后整理、印花及成衣为一体的工厂,服装包括睡衣、T恤、卫衣等针织产品,日产面料75吨,客户来自阿塞拜疆、意大利、波兰、德国及中亚国家。目前正在筹备新厂,面积12万平方米,日产面料100吨。该企业老板来自土耳其,对中国的设备和先进技术给予高度评价,与中国的供应商保持了长达15年的紧密合作关系。
![]()
![]()
3. Uztex Group
该集团占地4.5万公顷,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垂直一体化纺织企业,涉及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到成衣加工及家纺,生产管理规范,纺机来自瑞士、日本,实验室检测设备来自英国,产品出口全球45个国家。目前该集团共有8家工厂,15000名员工,销售额3亿美元,其中出口占三分之一。
![]()
![]()
![]()
4. Orzu Teks
该集团成立于2006年,主要生产针织面料和服装,年产188万件针织衫,产品出口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自产面料30%自用,70%外销。员工工资350美元。
![]()
![]()
调研乌兹别克斯坦两区一园
工业科技经济特区
代表团在乌兹别克斯坦调研了两区一园工业科技经济特区并听取了园区代表介绍。安徽华岩集团创建于2016年,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8月,乌总统签署《关于“成立两区一园工业经济特区园区”总统令》,该项目位于齐尔齐克市,是安徽省与塔什干州的重点合作项目,距离塔什干32公里,占地160公顷,总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紧邻机场、火车站及高速公路和居住区。计划打造以绿色建材、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为引领的智慧化产业园区,目前已有一家袜子生产型企业计划入驻。
![]()
![]()
![]()
走访当地市场
1
吉尔吉斯斯坦麦迪娜面料市场
该市场位于比什凯克市区,已经营多年,商人多来自新疆维吾尔族,主要售卖面辅料相关商品,是吉国最大的布料批发市场之一,该市场较为封闭和垄断,非维族人基本不允许在此经营,产品价格低廉,在当地非常有竞争力,吉国服装企业多来此地批发面料。
![]()
2
吉尔吉斯斯坦亚洲商场
该商场为比什凯克市高档综合性商场,入驻的服装品牌基本为不常见的俄罗斯或独联体国家品牌,来自中国的入驻品牌包括安踏、李宁、361、TECTOP等,售价与国内相当,款式为过季商品。常见国际品牌只有一家ADDIDAS集合店,包括ADDIDAS和三叶草,在售当季产品。
![]()
![]()
小结
![]()
![]()
01
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政局稳定,矿产及能源丰富,人口结构年轻,随着中吉乌铁路的项目启动及中欧(亚)班列的顺畅运行,利用关税优势,可通过这两个国家进入8亿人口的中亚和欧盟及独联体市场,建议中国企业可以从纺织原材料贸易开始切入中亚市场,特别是新疆企业,利用口岸便利性开展经贸合作。
02
俄乌战争以来,吉尔吉斯斯坦承接了大量俄罗斯本土品牌订单,设备需求激增,为中国纺机企业及面辅料企业带来合作机遇。在实际贸易合作过程中,需注意该国面辅料市场较为封闭,寻求合适的“中间人”较为重要。
03
乌兹别克斯坦自疫情以来发展迅速,各项基建日渐完善。但目前纺织行业对于印染废水处理等环节还未规范,未达到国际标准,因此企业投资调研过程中应注意水资源的利用和废水处理等重要环节。另外该国化纤产业几乎空白,国家也计划大力发展生产合成纤维及面料,企业可重点关注。

在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间和长期实践中,中国与中亚国家已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中国-中亚精神”。我们相信,新时代的中国-中亚合作必将为地区人民带来更好发展。
(来源:纺织国际产能合作)
更多内容丨尽在《中国纺织》杂志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