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上海8小时耐力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落下帷幕。经过8小时的激战,最终Origine Motorsport车队的87号车组斩获全场冠军,33 Harmony Racing车队的33号车组和Climax Racing车队的777号车组分获亚军、季军。历时三天的比赛中,共有近3万人次到场观战。上海8小时耐力赛是上海依托赛车运动积淀、顺应城市发展需求,探索文旅商体展融合、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
赛道内外的消费盛宴
赛道上赛车飞驰的速度与激情,与赛场外的多元业态形成共鸣——这里不仅是车迷的聚集地,更是一场覆盖全年龄段、全消费场景的假日体育盛宴。
数据显示,从观众构成来看,赛事已形成鲜明的“年轻化、外埠化”特征。20-30岁女性观众成为主力,且近九成观众来自外地。这一数据背后,是赛事对跨区域消费的强大吸引力——大量外地观众因赛事专程赴沪,带动了假日期间区域酒店、旅游、餐饮、购物等消费,让赛事从一次性体育活动转变为区域经济消费催化剂。
![]()
商贸区内人头攒动,主办方以汽车类赛事为核心,导入多元化品牌活动增强互动。麦当劳、COSTA等15家餐饮品牌,涵盖中外特色美食与休闲饮品,满足观众需求;同时设置赛车模拟器、游戏互动等体验项目,让非专业车迷也能沉浸式感受赛车文化;近10家商业品牌的入驻,更让赛场成为消费集市,这种“赛场内看速度,赛场外享生活”的模式符合观众的预期。
本次赛事主办方精心策划了融合“观赛体验”与“人工智能参观” 的特色旅游产品,打破了传统体育观赛的单一模式,受到市场追捧。观众可凭赛事票根,免费兑换中信泰富万达广场的商圈消费大礼包,涵盖餐饮、零售、生活服务等多重业态,让观众在观赛之余,能以更实惠的方式享受购物休闲服务,实现“观赛有乐趣,消费有福利”的双赢。
二十余年的多元积累
上海8小时耐力赛并非凭空出现,而是主办方久体中心在政策导向、产业积淀与国际经验借鉴下,水到渠成的产物。
《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长三角地区汽车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政策均明确提出“发展自主赛事”“壮大汽车运动产业”的目标。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为上赛场突破“场地出租”的传统模式、培育自主IP提供了制度保障。
![]()
从产业积淀来看,上海已具备发展自主赛车赛事的坚实基础。2012-2019年,上赛场连续8年举办WEC上海4/6小时耐力赛,积累了丰富的耐力赛运营经验;而F1中国大奖赛走过20年历程,更在全国培育出庞大且成熟的车迷群体——这些“老底子”,为自主赛事的诞生提供了观众基础与运营能力支撑。如今,上海已成为全球赛车版图中的重要一站,F1、MotoGP、WEC等头部赛事的先后落地,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国际体育影响力,也让上赛场在赛事筹备、安全管控、商业开发等方面锤炼出全链条能力。
国际经验的借鉴,则为自主赛事提供了清晰的对标方向。在全球赛车领域,自主品牌赛事早已成为赛道运营的核心竞争力:法国勒芒赛车场、德国纽博格林赛车场、比利时斯帕赛车场、日本铃鹿赛车场都设有自主品牌耐力赛事,形成了“赛事带动产业、产业反哺赛事”的良性循环。这些案例证明,自主赛事不仅能提升赛道的品牌价值,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同时为上赛场探索自主IP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路径。
![]()
上赛场运营方成为赛事主导者,既能通过赛事IP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又能丰富经营种类——从场地租金到赛事赞助、门票销售、衍生品开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打破了“依赖单一赛事、抗风险能力弱”的痛点。同时,自主办赛倒逼团队在赛事调度、安全管控、商业开发等领域持续精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为后续赛事运营积累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