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振江老人的初遇,始于一场寻常却又特殊的公益诉讼现场调查。今年春天,在我院开展的红色资源保护监督工作中,我和同事们捧着全县红色资源目录,逐处踏访、逐地核查,生怕遗漏任何一处哪怕微小却承载着历史重量的印记。
陡沟庄烈士陵园里沉睡着18位烈士,墓碑齐整、松柏苍翠,连石阶缝隙的杂草都被除尽。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官,看见红色资源被妥帖守护,我的心底满是职责落地的安心。
![]()
陡沟庄烈士纪念碑
“这18位烈士,来自江苏、河南,牺牲时大都才二十出头……”循着声音望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擦拭墓碑,他就是陡沟庄烈士陵园的义务守陵人李振江。听着老人的缓缓讲述,一段尘封的烽火岁月徐徐展开。
1944年,敌伪军荣子恒带着千余人闯进陡沟庄,烧房抢粮、无恶不作。八路军鲁南军区5团抓住时机发动进攻。经过一天激战,战斗大获全胜,300余名敌伪军被毙伤。战斗中,有18位战士壮烈牺牲,村民们含泪将其安葬在陡沟庄村。
年仅10岁的李振江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更感受到了八路军对老百姓的情义,“他们跟咱非亲非故,却为了保护咱丢了命!”老人说话时,声音有些发颤,眼里闪着泪光。
2003年,69岁的李振江老人主动向组织申请,成了这座陵园的义务守陵员。后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戴上了党徽,以党员和历史见证者的双重身份,扛起了守护18位烈士的责任。这一守,便是22个春秋。
老人忙碌的身影经常穿梭在陵园里,清扫掉落的松针、擦拭烈士的墓碑。擦去的是尘埃,擦不去的是革命的信仰和记忆。每到节日,他都会到烈士墓前祭奠,给他们讲讲国家的新变化,讲讲当下幸福安逸的好日子……
岁月无声,却见证着最绵长的坚守。如今,李振江老人的事迹早已传开,他也荣获“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好人”等称号。他依旧守着这片寂静的土地,每每有人前来缅怀,他就会动情地讲述红色故事,重复着“无论如何不能忘记他们,这些烈士是为了我们而牺牲的”。
陡沟庄战斗在抗战史中或许微小,但那些无名战场上的牺牲,同样藏着最动人的信仰。李振江老人守护的不只是陵园,更是一段不会褪色的历史,是军民“鱼水情”的根脉。
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危难关头的“跟我上”,老百姓的感恩是22年如一日的守护。“党群同心、军民情深”的情谊,从不是单向付出,而是共产党人用真心换真心,老百姓也用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的双向奔赴。
作为一名公益诉讼检察官,保护好这些承载着革命记忆的红色资源是我的职责。近年来,我们踏访全县19处红色资源,发现87处零散烈士墓存在保护不到位的情况,通过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所有问题均得到妥善整改。
像李振江这样的义务守陵人,是红色基因最坚定的“守护者”,也是公益诉讼检察战线上的“无名战士”!
(作者系山东省兰陵县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周玉姣)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