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我重重地将茶杯砸在桌上,滚烫的茶水溅出,像我此刻沸腾的怒火。
"妈!您这是干什么?"女儿小云慌张地站起来,看了看她婆婆那张惊讶中带着不屑的脸。
"我干什么?我现在就收拾东西回老家!一年了,我忍够了!"我的声音颤抖,双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客厅里的空气仿佛凝固,只剩下小外孙在角落里无辜的啼哭声。
我叫刘兰,今年58岁,退休后本该和老伴享受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然而一年前,女儿小产后身体虚弱,女婿工作繁忙,我便二话不说从乡下赶来城里帮忙带孙子。老伴留在老家照顾田地和鸡鸭,我们夫妻分隔两地,各自忙碌。
一年来,我天不亮就起床准备一家人的早饭,然后照顾小外孙吃喝拉撒、哄睡哄醒。女儿女婿白天上班,整个家里的重担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纵使腰酸背痛,我从未抱怨过一句,心里想着:"自己的女儿,再苦也是应该的。"
可是昨天,我的亲家母——女婿的妈妈来了,只是短短一天,就彻底点燃了我心中积攒已久的怒火。
"妈,您别冲动..."女儿拉住我的手臂,脸上写满了为难。我知道她夹在中间很难做人,但有些话,今天我必须说清楚。
亲家母冷笑一声:"我看你妈是老了,脾气越来越古怪了。带个孙子都这么多戏。"
这句话,彻底撕裂了我一年来的忍让。
昨天早上,亲家母李阿姨风尘仆仆地来到女儿家。她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头发烫得一丝不苟,指甲油闪着亮光。一进门就大包小包地拿出给外孙买的玩具和衣服。
"妈,您太客气了,家里玩具都堆成山了。"女婿小王连忙接过。
李阿姨笑着说:"我儿子的孩子,我能不疼吗?"说着转头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审视。
我只是笑笑,转身去厨房准备午饭。几个月前她来过一次,只住了半天就匆匆离开,说是城里空气不好,回乡下养身子。我心里清楚,带孩子的辛苦她是不愿意沾边的。
午饭时,李阿姨看着我准备的四菜一汤,轻飘飘地说:"兰姐,你炒菜油放太多了,对孩子健康不好。我儿子从小吃清淡,现在你看,多精神!"
"妈,我妈做的已经很好了,比我做得好多了。"小云赶紧打圆场。
我强忍着不快,只是点点头。
![]()
饭后,我正准备去哄刚睡醒的外孙,李阿姨却抢先一步:"让我来吧,好久没见孙子了,我抱抱他。"
我以为她是真心要帮忙,便去洗碗了。谁知不到十分钟,外孙的哭声就传来。我急忙擦干手跑过去,看到李阿姨一脸无奈地站在那里。
"这孩子,怎么这么难带?刚刚还好好的,我一拍他就哭。"
我接过外孙,熟练地轻拍他的背,小家伙很快安静下来。李阿姨在旁边评头论足:"孩子这么依赖你,以后怎么独立啊?我家小王小时候,从来不用抱,一放床上就睡。"
这种话,我已经听她说过无数次,每次视频聊天都要强调她的育儿经多么高明。
晚上,李阿姨看我准备明天的辅食,又忍不住指指点点:"现在的孩子,就是吃太好了。我们那时候,孩子七八个月就吃大人饭,哪有那么多讲究。"
"现在不一样了,营养要均衡..."我解释道,但她只是摇摇头,一副我太过溺爱的表情。
临睡前,最让我心寒的一幕发生了。我刚把外孙哄睡,回到客厅,却听到李阿姨对女儿女婿说:"兰姐年纪大了,帮你们带孩子辛苦,不如请个保姆吧?让她回老家享清福。"
我站在门口,手脚瞬间冰凉。
女婿小声回答:"妈,现在请保姆太贵了,动不动就六七千。再说有自家人带孩子,我们放心。"
"那就让兰姐回去,我来带孩子,省那个钱。"李阿姨说道。
我知道她只是说说而已,绝不会真的留下来帮忙。果然,女儿刚说"妈,您身体..."她就摆手:"我就是随口一说,我这身体,哪能天天伺候小孩啊。"
我悄悄退回房间,眼泪无声滑落。一年来的委屈,在这一刻全部涌上心头。
今天早上,事情终于爆发了。李阿姨起床后,看到我已经准备好了全家的早餐,她坐下来,尝了一口粥就皱起眉头:"这粥太稀了,小王从小就喜欢喝浓一点的。"
我忍着脾气,正准备去厨房重做,却听见她对女儿说:"小云啊,你妈妈在这住了这么久,你们有给生活费吗?"
女儿尴尬地说:"妈妈不要我们的钱..."
"那可不行,各家有各家的规矩。"李阿姨用筷子指着我,"你们不给钱,她就觉得自己付出很多,将来容易记仇。"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我的怒火。我,刘兰,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现在来帮她带孩子,竟然被说成是来"记仇"的?
我端起茶杯,重重地放下——就是刚才那一幕。
"妈,您别走!"女儿拉着我的手臂,眼泪汪汪。
我深吸一口气:"小云,妈不是矫情的人。这一年,我没有抱怨过一句。但我是来帮忙的,不是来当保姆的,更不是来被人看不起的。"
"妈,亲家母她不是那个意思..."女婿也过来劝我。
李阿姨却坐在沙发上,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兰姐,我就是随口说说,你何必这么激动?"
我看着她,突然笑了:"李姐,你知道为什么你只待一天就受不了,而我能坚持一年吗?因为那是我的血肉,我心甘情愿。但这不代表我的付出就该被轻视。"
"妈..."女儿哽咽着。
我转向女儿和女婿:"我不是说不带孙子了,但我需要一段时间调整。我是亲妈,不是保姆。回老家住几天,你们自己照顾孩子,体会一下我的辛苦。"
女婿小王这时终于站了出来,对他母亲说:"妈,您不该那样说岳母。这一年,如果没有岳母,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办。"
李阿姨被儿子一说,脸上有些挂不住,嘟囔着:"我也是为你们好..."
我已经收拾好了简单的行李。临走前,我抱了抱外孙,轻声说:"奶奶去几天就回来,你要乖。"小家伙似乎感受到了我的情绪,不哭不闹,只是用小手紧紧抓着我的衣角。
女儿送我到门口,终于忍不住哭出声:"妈,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应该更体谅您的。"
我摸摸她的头:"妈不怪你,但有些道理,你们年轻人也该懂。照顾老人的感受,不是嘴上说说的。"
走出小区,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春日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明亮。我没有怨恨,只有释然。我知道,过几天我还会回来,因为那是我的女儿,我的外孙。但这次离开,是让所有人明白——我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的。
回到老家,老伴看到我提前回来,一脸诧异。听我说完事情经过,他气得拍桌子:"这亲家母也太不懂事了!你一把年纪帮他们带孩子,还要被这样对待?"
我摇摇头:"算了,毕竟是两家人,闹得太僵对谁都不好。我就是想让他们明白,老人不是理所应当要付出的。"
三天后,女儿女婿带着外孙来老家看我,女婿亲自下厨做了一桌菜。饭桌上,女儿红着眼圈说:"妈,这几天没有您,我们才知道带孩子有多累。以后我们会更体谅您,也会设定更合理的界限。"
女婿也诚恳地说:"岳母,对不起。以后我们会轮流请假,不会把所有重担都压在您身上。"
我点点头,看着他们疲惫的脸庞,心里既心疼又欣慰。有些道理,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真正明白。
一周后,我回到了女儿家。这次不同的是,女儿和女婿制定了明确的分工表,晚上由他们照顾孩子,白天我只需要在他们上班时看管。周末两天完全由他们自己带孩子,让我有休息的时间。
至于亲家母,听说那次回去后,也反思了自己的言行。下次来访时,她主动帮我做家务,虽然动作生疏,但态度真诚。
有时候,掀翻桌子并不是为了彻底决裂,而是为了重新构建一种更加公平、更加尊重的关系。我不后悔我的决定,因为这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是亲妈,愿意付出,但不是理所应当的免费保姆。尊重,永远是维系亲情最重要的纽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