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河奔涌不息,红色精神历久弥新。为赓续红色血脉、熔铸信仰之魂,9月10日至11日,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组织部分年轻干部赴吉林市开展教育培训,实地感悟红色历史,接受深刻的精神洗礼。培训虽已落下帷幕,但干警们将所思所感凝结成篇,现汇聚于本专栏。让我们一同透过这些文字,见证信仰的淬炼,汲取奋进的力量。
忠诚·使命·奋斗
——从红色足迹到司法执行
作者:执行局法官助理
蔡彦东
![]()
近期有幸参加青年干部教育培训,踏上了吉林这片饱含红色记忆的热土。参观了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见证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吉林机器局旧址、以及铭刻着血泪与抗争的吉林市劳工纪念馆等红色旧址。一路走来,思绪万千,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职责在脑海中不断交织碰撞。作为一名从事执行审查工作的法官助理,此次红色寻根之旅,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对自身工作价值与使命的深刻反思和再认识。
一、忠诚铸魂,在回溯历史中淬炼坚定信念
红石砬子山上,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抗联将士浴血奋战的呐喊;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坚持斗争?是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绝对忠诚,是对理想信念的矢志不渝。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执行审查工作,虽无烽火硝烟,却同样考验着我们的忠诚与信念。执行审查是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关键关口,关系到司法权威的最终体现。这份工作,要求我们必须对法律忠诚、对事实忠诚、对人民忠诚。在审查每一起执行案件时,都需要秉持一颗公正之心,严格依据法律和事实,唯有将这种绝对的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任何复杂情况面前保持定力,守住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
二、使命在肩,在对照反思中强化责任担当
吉林机器局旧址,其兴衰见证了近代民族工业的艰难起步与使命担当。它告诉我,每一个岗位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这种目标感和责任感,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我们。法院的执行工作,被称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而执行审查,则是这“最后一公里”的“发令枪”和“质检关”。我们的使命,就在于确保每一个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确保执行权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参观先辈们为民族存亡而奋斗的遗迹,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必须时刻怀揣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敬畏心,精益求精,担当起时代赋予司法工作者的重任。
三、奋斗不息,在汲取力量中攻坚克难
吉林市劳工纪念馆里,一件件沾满血泪的劳工遗物、一幅幅记录苦难的历史照片,让我深刻感受到先辈们在压迫下不甘屈服、为尊严和权益奋力抗争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同样是破解 “执行难”,做好执行审查工作的关键。执行审查环节,同样会面对疑难复杂的法律适用问题、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等压力。先辈们那种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励我们,工作中的难题如同当年的艰难险阻,唯有保持奋斗的姿态,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才能不断突破。奋斗,不仅意味着与外部困难作斗争,也意味着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和完善。
![]()
此次吉林之行,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淬炼。红色足迹所蕴含的忠诚、使命、奋斗精神,与新时代司法执行工作的内在要求高度统一。作为法院执行战线的一员,我将把这次参观学习的感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更加严谨细致的态度做好每一件执行审查工作,切实守护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让青春在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绽放光彩。
来源:南关法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