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揭秘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如何实现“天之光”燃“海之火”

0
分享至

10月9日上午,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气氛热烈。在“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的见证下,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举行。


采集仪式现场。南都N视频记者 黎湛均 摄

此次火种采集活动包含“源火”采集与“圣火”点燃两大环节。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源火”,来自1522米南海深处。

科研人员通过远程操控“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采集海底渗漏的甲烷气体,合成可燃冰后通过降压装置获得分解气体,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供电实现“燃烧室”内深海引燃,呈现引“天之光”燃“海之火”的“水火相济”奇观。

此次“源火”采集,创下了全球体育运动史的新纪录——首次在深海海底直接获取“源火”。

那么,这一创意想法是如何出炉,又是如何落地的?

2024年6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广州赛区执委会,经多次研究论证,将战略性清洁能源、深海探测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等元素有机融合,提出“深海采火”的创意设想,依托我国“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搭载自主研发的“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于南海水深1500多米处采集冷泉口溢出的可燃冰及伴生气,利用太阳能转化而成的电能实现深海引燃,呈现“水火相济”的海底奇观,实现可燃冰、太阳能等战略性清洁能源和深海探测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等元素的有机融合,创造全球体育运动史上首次在深海采集绿色“源火”的纪录。实现全球体育运动史上首次在深海海底直接获取绿色“源火”。

2024年7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成立科技攻关团队,联合浙江大学、东海实验室、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以及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优势力量,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清晰的技术路线,研发了基于“海马”号的“源火”采集装置,先后完成水池试验及搭载平台码头联调;2025年5月3日-4日,“海洋地质二号”船搭载的“海马”号集成“源火”采集装置两次下潜至南海北部海域水深1500多米处,成功实现了深海“源火”引燃,验证了“源火”引燃方案的可行性和装备的可靠性。


海马冷泉区生物群落发育成熟,是生机盎然的“生命绿洲”。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省执委会新闻广电宣传部供图


超高清设备以第三视角记录展示可燃冰原位采集、引燃的全过程。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省执委会新闻广电宣传部供图

2025年9月16日,“海洋地质二号”科考船出发前往南海北部海域开展科考航次并执行深海“源火”采集任务。9月18日,抵达作业区,“海马”号集成“源火”采集装置下潜至水深1500米左右的“海马”冷泉渗漏点。科研人员远程精准操控机械臂持采集舱,采集冷泉口溢出的可燃冰及伴生气。采集到足量可燃冰后,降压使其分解,产生的甲烷气体即为“源火”气源。随后,科考船甲板面的光伏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传输到海底,引燃气源获取“源火”,“海马”号携带燃烧稳定的“源火”返回甲板面。

本次“源火”采集成功实施的背后是我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者深耕可燃冰勘查试采领域近30年的深厚积淀,可燃冰勘查试采形成的固、液、气三种相态转化、运动和控制机理,为本次“源火”成功采集提供了理论支撑;可燃冰高精度勘探技术体系,助力精准发现冷泉、认识冷泉;以“海马”号ROV为核心的深海高端装备序列,为“源火”采集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装备保障,全海域多功能先进科考船——“海洋地质二号”,为“源火”采集任务提供了高效的海上实施平台。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汪雅云

素材提供: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省执委会新闻广电宣传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方都市报 incentive-icons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580776文章数 35856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