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栏“精品资源” 免费领取2300套PPT模板
作者丨帆书· 杨正杨
来源丨帆书樊登讲书丨ID:readingclub_btfx
推荐丨励职派丨ID:tmp_356139977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痛苦时刻?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领导还是不认可;
说了好多遍了,父母怎么还是不理解;
脑子里总充斥着关于他人和世界应当如何的念头……
这些你以为很正常的情况,正是我们烦恼的来源——执念。
《我可能错了》一书中提到:
“没有别的人或事有义务改变,好让你我的生活轻松些。”
这本书是作者比约恩人生的最后一本书。
他26岁时突然辞去工作,剃度出家。在林中苦修17年又突然还俗,但无法适应社会导致抑郁,走出抑郁后又确诊渐冻症,生命只剩3年。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感所悟写成了本书,告诉我们摆脱痛苦的方式——放下执念。
![]()
一切烦恼皆执念
张小娴说:
“无法控制别人对我做些什么,却又执着于别人对我做些什么,这多傻啊?凡有执著,就有痛苦。”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但有时过度执拗会让人忘了初心。
比约恩修行多年,尽管明白这个道理,但有时还是会陷入其中。
有一天早上,他在吃早饭时跟妻子伊丽莎白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
他觉得妻子不该没跟他商量就替他约了下周的看病时间,而应该尊重他自己的意愿。
妻子对此做出了解释,强调了他病情的紧急和医生的建议。
在逐渐升高的语调中,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并且随着俩人的对话,也发现了自己的立场站不住脚。
可此时他完全被“我要维护自己的信念”所控制,开始搜罗一些故意曲解的道理,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
他明知道这么做的荒谬,以及闷闷不乐的后果,但还是由着怒气和事情发展下去
这种“你该怎样”“我没错”的执念,让他忘了事情的初衷,失去了理智。
佛陀有个伟大的发现:
我们人类经历的大多数心理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
很大程度上而言,当我们感到气愤、压力、悲伤、焦虑时,通常是由我们执着固守的念头引起的。
执念不同于普通的愿望和目标,而是一种带有强迫性的,难以摆脱的思维模式。
我们容易执着于这些念头中而不自知,但一旦发现非我所愿,就会陷入烦恼。
要知道,没有什么理所应当,人生不一定如你所愿。
放下执念,也就放下了痛苦。
当你不再期望生活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就摆脱了限制自己的牢笼。
![]()
固执己见,会让人失去更多机会
雨果说:
“没有智慧的顽固,就是愚蠢加荒谬,并且使得人越来越蠢,事情也就更加糟糕。”
不禁想起国外一则关于固执的现代寓言小故事。
约翰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信徒,他每天祷告、读经,严格按教义生活,坚信上帝会保佑自己。
有一天当地发生了洪水,约翰被困在了家中,但他心中并不慌乱,因为他知道上帝会来救他。
果然,有一艘船经过,但被他拒绝了,说“上帝,会来救我的”,船只好开走先去救其他人了。
眼看水越涨越高,约翰也爬到了屋顶,继续虔诚的祷告。
不久,又来了一架直升机,也被他拒绝了,说“上帝,会来救我的”。
无奈,飞机只好离开了。
随着洪水越涨越高,约翰最后也没等来“上帝”,终于被大水吞没了。
到天堂后,他愤怒的质问上帝为什么不救他,上帝叹了口气说:
“我飘过去了游泳圈,派了一艘船,还有一架直升飞机,但你都视而不见啊。”
原来,他固执的期待某种“超自然的上帝神迹”。
生活中往往是那些最难以释怀的观念,会对我们造成最大的伤害。
《禅与心理分析》中说:
“人一有执着,便有了局限,人生的格局也就被限制住了。”
不要在笃定的状态中固步自封,否则会变得冥顽不灵,错过许多美好。
在面对世界时,要破除己见,充满好奇,时时留意,时时觉知。
不带偏见地倾听,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世界。
越是学会放手之道,我们就越能受益匪浅。
放开对执念的执着,既是一种解放,也是智慧的标志。
![]()
放下执念,一切皆会过去
作者在书中写道:
“不要盲目相信你的每一个念头。
每个人都能选择对念头予以助长或压制,每个人都有能力选择改变与否。”
一味活在限制性的信念里,不仅让人失去更多可能性,更会陷入无尽的烦恼循环中。
敞开心扉,放下执念,每个人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新世界。
1.多呼吸,少思考
泰国僧侣阿姜查说:
“有些人终其一生,却一次也没有真正感知到呼吸在身体里的进出。他们距离真实的自己如此遥远。”
我们的大脑经常会将身体和思想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将二者混为一谈,但事实并非如此。
比约恩在26岁陷入绝望时,尝试进行了15分钟的呼吸冥想。
尽管当时并没有让他从纷乱如麻的思绪中解脱,却赋予了他一种奇妙的自由感。
思绪没消失,但却不再像从前那么让他昏乱了。
他仿佛在精神上后退了一步,拓宽了视野,开始意识到自己虽然能产生思想,但却并不等同于自己的思想。
思想本身不是问题,但盲目的执着于想法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当我们陷入某个念头导致内心烦躁时,可以试试感受自己的呼吸。
把自己上半身想象成一个空瓶子,吸气时水从脚底上升,呼气时水落了下去。
这一呼一吸,就是当下最重要的。
有意识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可以让我们摆脱内心的混乱,得到疗愈和抚慰。
2.运用神奇的曼特罗
曼特罗即语音冥想,是一种把心灵从世俗烦忧等引开的语音。
具体做法是当你感到矛盾正在酝酿,觉得和某人之间要起冲突时,真诚的默念三遍“我可能错了”这句曼特罗。
当然,作者也提到,这个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毕竟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不会那么理智。
没有人擅长做自己没练过的事,但我们可以选择去尝试,而且在减少烦恼提升幸福感的做法中,很少有比坚定地接受这个理念更有效了。
正所谓:
“境随心转”。
同样的事物,换个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心对了,世界就对了。
![]()
3.少一点控制,多一点信任
书中提到:
“混乱可能会让人心烦意乱,但秩序导致的后果更严重。”
带有“应该”两字的念头,让人变得固执、易怒和孤立。
我们不用时刻担心事情是否按预想的方式发展,从而生活在焦虑中。
比约恩在初到英国道场面对分配工作时,就陷入了心烦意乱的境地。
他看不惯这边做事没有规矩,流程不完善,分配工作太随意等等。
他认为自己是泰国创始森林派道场出身的僧侣,很清楚最正宗的森林派道场怎么做事。
然而主持却告诉他,是他把拳头攥得太紧了。
在遇到世界与自己想的不一样时,可以试着先用力握紧拳头,然后展开掌心,将这作为一种让自己放松的提醒。
尝试放下那些紧握不放的东西:无论是物品、感觉,还是信念。
少一点应该如何,多一些顺其自然地随机应变,生活会更幸福。
![]()
书中有句话说:
“别忘了给奇迹留点空间。”
生命会按它自己的方式展开,我们只是一个载体,要学会臣服。
放下心中的执念,让自己静下来。
你可能不会总是得到你想要的,但总会得到你需要的。
用更多的信任面对生活,我们便能达到更高境界的自由和智慧。
一切自有安排,永远如此。
宇宙从不会出错。
愿我们都能对生活多一些信任,接受事情本来的模样。
点个❤,与君共勉。
作者 简 介 :杨正杨。文章来源 樊 登 读书( ID:readingclub_btfx),转载请联系公众号。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