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你又开始晨走啦?风这么大,小心着凉!”清晨的公园里,61岁的李大爷裹着保暖衣,挥手向熟悉的锻炼搭子致意。熟识的人都知道,自从退休以后,李大爷似乎比年轻那会儿还精神,什么晨走、慢跑、拉伸样样不落。身边不少朋友调侃他“比儿子都忙活”。可谁也想不到,前几年体检报告上还写着“血压轻度偏高、血脂轻度升高”的李大爷,如今各项指标全都恢复正常,身体状况连社区医生都啧啧称奇。
大家都在好奇,李大爷的活力从何而来?有天,他悄悄端来了“秘籍”——钟南山院士曾在多个访谈中,详细提及自己坚持几十年的两项运动方式,称其为“中老年防病长寿的关键”。但到底是哪两项运动呢?为什么坚持了就真的能收获健康,甚至延缓衰老?不少人一边好奇,一边半信半疑。或许你也在疑问:到了中老年,两种运动真的有那么神奇的作用吗?尤其是第二种,很多人忽视了它的威力。
![]()
今天,我们就认真扒一扒钟南山院士的“不老之道”:他推荐的两种中老年理想运动,帮你用最科学、简单的方式守护健康。
人到中老年,关节变得僵硬、体力明显下降、慢病风险逐渐攀升。不少人误以为,岁数上来了就得“躺平”,锻炼越少越好。然而从197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与国内外多项研究已多次证实:适量运动不仅能延缓衰老,对三高、心脑血管、骨质疏松等慢病的预防和控制作用极其显著。
钟南山院士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自己一直重视规律运动,并明确推荐“有氧耐力运动+阻力训练”相结合。相关研究发现。
![]()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收缩压平均每降低7-11mmHg,血脂水平也有约12.8%降幅。
每周进行2-3次适度阻力训练,有助于肌肉量增加8-15%,显著改善平衡和跌倒风险。
哈佛大学一项针对5100例60岁以上老人的追踪研究显示,坚持有氧和力量运动的群体,10年后功能障碍风险降低35.2%,死亡率下降21%。
钟南山的“不老之道”不在于高强度,更强调科学、持续和循序渐进。正所谓“运动是免费的良药”,但选错方式,可能反而损伤健康——尤其是第二种运动,常被忽视但极为关键。
![]()
有氧耐力运动:快走、慢跑等
心肺功能提升,血压、血脂、血糖多项慢病风险同时下降,3个月内收缩压有望下降7mmHg以上。
提升新陈代谢能力,脂肪含量减少,腹围平均缩小3-5厘米,降低内脏脂肪积聚风险。
老人精神状态显著提高,“春困”“秋乏”症状明显缓解,睡眠质量提升,慢性疲劳感下降41.6%。
阻力训练:弹力带、哑铃、深蹲、靠墙坐等
预防肌肉流失,肌肉量可稳步增长8-15%,长期坚持能让身体老化速度减慢。
平衡和抗摔倒能力提升,跌倒事故减少约27.3%,大大降低因跌打蒙伤住院的概率。
促进骨密度增加,显著延缓骨质疏松,65岁以上女性骨折风险降低15-18%。
![]()
更难得的是,阻力训练不用专门去健身房。家中一根弹力带、一组水瓶就能轻松起步,对膝盖、关节负担小,对心脑都极为友好。
循序渐进,不求量只求稳刚开始锻炼时,每周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45分钟为宜,运动强度控制在“慢到能说话、但不能轻松唱歌”最适宜。
多元搭配,结合自身状况调整
不要只做走路、单调跳操。快走配合慢跑,隔天穿插2-3次弹力带、哑铃等力量训练。特殊慢病(如关节炎、心脏问题)人群,需咨询医生设置运动量。
重视拉伸与放松,远离运动损伤
每次锻炼结束务必充分拉伸5-10分钟,尤其注重腿、腰、肩部的舒展,帮助防止肌肉劳损。
![]()
运动虽好,但任何强度和形式都要以身体实际承受能力为准。如锻炼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气短、剧烈疼痛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