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根据乌克兰《Defense Express》防务网站报道称,在顿涅茨克地区的反炮兵作战中,乌克兰第55独立炮兵旅在前线摧毁了俄军苏联于上世纪30年代生产的ML-20型榴弹炮。这种武器生产于二战之前的1937年,正式名称为1937型152毫米榴弹炮,暴露出俄罗斯火炮装备在前线的严重短缺。乌克兰方面将其描述为,尽管它具有历史价值,但如今在俄军损失不断增加、难以维持炮兵火力的情况下,只能将这种过时的武器重新搬上战场。
![]()
《Defense Express》防务网站的报道
这种过时武器出现在俄乌冲突前线,凸显了俄罗斯现代火炮储备正在严重枯竭,迫使俄军不得不动用早已废弃的过时火炮。许多火炮已经存放了数十年,使得前线经常遇到武器腐蚀、零件短缺以及弹药库存过期等问题。虽然ML-20系统曾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火炮系统之一,但在今天看来,它已经严重过时。尤其是缺乏数字火控系统等,打击精度不高,且比较笨重,缺乏当代自行火炮的机动性。
![]()
被摧毁的ML-20榴弹炮
ML-20榴弹炮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投入使用,主要作为苏联军队的军级/集团军级火炮。从1937年一直生产到了1946年,主要用于对地面工事、纵深火力打击,也可用于反炮兵和对装甲目标(配用穿甲弹)作业,最大射程约为17公里,配有用于直接射击的望远镜瞄准镜,也配有用于间接射击的全景瞄准镜,后续苏联还为其开发了一种被称为气象弹道加法器的一种特殊的机械装置,用于计算弹道和气象修正,打击精度较差。由于设计笨重,战斗全重超过8吨,需要车辆进行牵引,机动速度最快仅20公里每小时。
![]()
不过该火炮在苏联军队中使用也较久,尽管生产仅持续到1946年,并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被新一代D-20型152毫米榴炮和 2S3 “阿卡西亚”自行榴炮等取代,但实际上至70年代初,ML-20火炮仍在苏军预备役、训练单位、炮兵学校与部分要塞炮阵地中保留,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全面退役。所以,如果按照最晚(1946年)的生产时间来计算,该榴弹炮也装备了长达79年。它出现在2025年的俄乌战场上,充分反映出了俄罗斯现代化装备的不足,以及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火力的迫切愿望。
![]()
从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全面爆发至今,这场冲突已经打了3年多时间。与其说这是俄乌之间的战争,还不如说是俄罗斯与北约的较量。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乌克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经济援助,为乌克兰持续输血。其援助总额高达3300亿美元,包括军事装备、财政支持、人道救援等,其中仅军事援助就高达1492亿欧元,为其提供武器、弹药、装甲车辆、坦克、导弹、防空系统、训练与后勤支持等,使得乌克兰有了长期与俄罗斯对抗消耗的资本。
![]()
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工业、贸易等多方面的制裁,限制俄罗斯经济、工业和贸易的发展,从而达到削弱俄罗斯实力的目的。一边是乌克兰持续得到西方援助,一边又是自己遭到全面制裁,在无法从外界获得先进机床、尖端芯片等情况下,导致俄罗斯军工企业生产能力受限,军力遭到严重消耗,这才出现了苏联时代生产的火炮出现在战场上的局面。
![]()
根据乌克兰方面统计的数据显示,在持续3年多的冲突中,俄罗斯一共在战场上损失了11240辆坦克、23324辆装甲战车、63650辆汽车和油箱、33519门火炮、1517套多管火箭发射系统、1225套防空系统、427架飞机、346架直升机、67965架无人机、28艘舰艇和一艘潜艇,以及数十万人伤亡的代价。
![]()
包括先进的S300/S400防空系统、A50预警机、伊尔76运输机、苏35S战斗机、苏30战斗机、苏34战斗轰炸机、图22M轰炸机、图95战略轰炸机、光荣号巡洋舰等均有摧毁的记录。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除了没有动用核武器以外,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常规打击手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产跟不上消耗速度的情况下,战场上出现过时的库存武器一点也不足为奇。
![]()
曾被摧毁的S400
这些年俄军曾大量在战争前线投入苏联时代生产的武器装备,又包括T-72、T-62、甚至T-55主战坦克,BMP-1/2步兵战车,BTR系列装甲输送车,以及BM-21“冰雹”和BM-27“飓风”等火箭炮系统;火炮方面仍大量依赖D-20、Msta-B、2S1和2S3等苏制榴弹炮;防空体系中有S-300、Buk-M1和Osa-AK等老式系统;空军方面则频繁出动苏-25、苏-24、米格-29等老机型。
![]()
战场上的T55坦克
同时,俄罗斯还获得朝鲜提供的数百万发82、122、130、152、170毫米等口径的炮弹,还有大量的火炮,以及几十枚短程弹道导弹,包括 KN-23、KN-24型等导弹,为俄罗斯缓解了一定的压力。但面对北约的集体群殴,俄罗斯的装备供给能力依旧存在短缺等严峻问题,在前线的推进较为缓慢,后方遭到乌克兰的无人机攻击越来越频繁,特别是能源生产能力受到了严重影响。
![]()
朝鲜运往俄罗斯的1978/1989式“谷山”(KOKSAN)170毫米自行加农炮
除此之外,《Defense Express》日前在报道中还提到,乌军情报部门在行动中发现,俄军第11军团的第22防空团,居然使用着来自中国的FSTH-LD02和FSTH-LD03型雷达,用于预警和探测FPV无人机,乌克兰原以为逮住了中国军援俄罗斯的证据,拿到国际上控告中国。不曾想,这两型雷达居然是中国一家民营企业生产的民用全天候安防产品,并非军用产品,不在军用产品出口管制名单之中,从电商平台上就可以直接购买,单价约为22到23万美元。
![]()
FSTH-LD02和FSTH-LD03型雷达
根据参数显示,其探测范围在5到20千米,针对目标是低空低速飞行的小型无人机,配备有小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和AI辅助系统,全重约为50到100公斤,本身并不配备武器,仅具备一定的干扰能力,该产品的使用,也使得第22防空团对FPV无人机的拦截成功率大幅提升,超过70%被击落。而它的设计并不是用在战场上,但却被俄军发现在战场上可以用于预防FPV无人机的攻击。这些年俄罗斯为防范FPV无人机可以说绞尽脑汁,由于俄罗斯在电子工业发展上落后,雷达笨重,干扰能力不足,实际效果却不佳,也因此损失不少。
![]()
包括S300/400远程防空系统都有多套被摧毁,2025年6月1日乌克兰使用无人机袭击军后方战略机场,更是直接造成多架图‑95、图‑22M3 等远程/战略轰炸机被毁,还有俄罗斯方面的能源设施,工业重镇等遭到袭击,也同样是乌克兰的无人机所为。所以,俄罗斯不得已从中国购买民用雷达用于防御乌克兰无人机的袭击,也是不得已的选择,这种雷达价格便宜,性价比高,针对性强,可发挥一定的效果。从战场上出现上世纪30年代的火炮,以及来自中国的民用反无人机系统,也足以说明俄罗斯真正面临严峻的武器短缺问题,加上冲突的持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多国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未来这场冲突会走向何方依旧是未知数。
注:以上数据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2025年10月9日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抄袭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