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前几年那个震惊地球的“滴血验癌”女骗子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吗?
当年这姐们靠着自己堪比科幻小说的PPT——
宣称只要一滴血就能帮人完成各项体检,还能查癌症,短短时间火遍全世界并拿到9亿美金融资,被誉为硅谷最具潜力的创业者、生物学神童、全美最年轻的自力更生亿万富翁blabla。
![]()
结果这货后来终于玩脱了,被发现技术全是造假和骗局,喜提监狱风云女主角席位。
没想到啊没想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骗子的剧本却惊人相似!
最近,米国金融圈又惊现一位“霍尔姆斯2.0”版本的女骗子!!
她和霍尔姆斯一样都有学霸光环加身,是常青藤名校生&硅谷白富美,同样都创办了自己的明星公司。
![]()
但女骗子2号的骗局比霍尔姆斯更弱智更不可思议,整个行骗过程的抓马程度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堪称年度金融奇案!
今天就来扒一下这起案子哈。
![]()
女骗子2号叫查理·贾维斯(Charlie Javice),为了方便阅读,咱们就叫她小贾吧。
小贾是个非常年轻的姑娘,1993年出生于纽约一个精英家庭,老爹是华尔街的投资老炮(其中11年在高盛,3年在美林),老妈是教师。
由于家里不差钱,小贾从小就接受的是标准精英教育,一路上的是学费好几万美刀的私校,学法语、学马术,培养出了一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贵族气质。
![]()
可能是受了老爹熏陶,她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对钱啊数据啊这些东西特敏感。
高中期间,当别的同学还在为数学作业头秃时,小贾在老爹的鼓励下创办了自己的网站PoverUp。
这网站是通过学生小额捐款为贫困国家提供小额信贷。
项目听起来高大上,实际效果嘛……嗯,反正最后她声称筹到了30万美元,覆盖了1亿学生。凭借这份闪闪发光的“创业经历”,小贾顺利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系,只用了三年就拿到学士学位。
![]()
在大学期间,她又有了新点子!
她发现,米国有大量学生都是用助学贷上的大学,但又因为不懂金融知识被银行忽悠,背上了大笔贷款,只能一边念书一边打工,日子非常苦逼。
但其实,米国有90%的大学生都有资格通过联邦学生援助免费申请计划(FAFSA)拿到助学金。
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根本不需要和银行借钱,完全可以申请免费援助!
可惜的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压根不知道这些情况,而知道的呢又被繁琐到反人类的申请表直接劝退。
小贾发现这个信息差后,大为震惊。
![]()
她就想,这背后是巨大的商机啊!
于是2016年,她创办了一家公司Frank。
这公司是干啥的?简单说,就是帮学生们填表,申请免费资助。
在Frank公司的网页上,学生只要花短短4分钟填个资料,系统就能帮你自动完成援助申请——包括联邦援助、州援助、各类机构拨款,以及各种可能的助学援助!
不得不说,这定位十分精准地击中了大学生的懒筋和痛点。
![]()
因为确实很实用,Frank一上线就大受欢迎,所以它本质上算是一个理财规划的app吧。
再加上有早年那个网站“遗留”下来的用户数据,公司很快获得了包括Ground Up在内的多家风投青睐,融资总额高达1600万美元!
![]()
2019年,26岁的小贾登上了《福布斯》“30 Under 30”榜单,风光无限,俨然一颗冉冉升起的创业新星。
但不知道是不是荣誉和金钱来得太容易,让她飘了。
多年后,小贾在法庭上声泪俱下地忏悔:“当时,我做了一个我一生都将后悔的决定!”
![]()
要说那个让小贾悔恨万分的决定,就不得不说到米国金融界的巨头——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早年就意识到全球即将进入全面老龄化时代,所以一直很眼馋Z世代的业务——毕竟拿下年轻人就是拿下未来、拿下全世界嘛。
但怎么才能拿下大量的年轻用户呢?
直接买一家以年轻用户为主的公司不就好了!
Frank就这样进入摩根大通的视野。
![]()
而为了把公司卖个更好的价钱,小贾的心思活络了,“商业头脑”开始高速运转。
根据彭博社爆出的法庭细节,她先是要求员工创建一个虚假数据库。
员工一听这是要带着大家集体踩缝纫机的节奏,果断拒绝。
![]()
一计不成,不甘心的她又自掏腰包1.8万美元,找到一位外部数据专家,伪造了一份虚假用户清单;
与此同时,公司的另一个高管花了10.5万美元从一家咨询公司买了450万个学生的真实数据包;
为了给这些数据配上“灵魂”,他们再花7万美元,从一个第三方机构买了190万个匹配的邮箱。
这么合并下来,原本只有不到30万用户的Frank,瞬间“华丽变身”为坐拥近500万注册客户的“大型学生金融平台”!
![]()
这对摩根大通而言就是一块大肥肉啊!
他们正愁找不到年轻用户,这下好了,一口气能吞下几百万未来潜在客户。于是,他们激动地搓着小手,快马加鞭地完成了收购。
2021年8月,他们花了1.75亿美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买下Frank。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小贾本人获得了大约2100万美元的天价报酬,并在之后三年内还能再拿2000万美元的留任奖金!
![]()
不到三十岁小贾从此实现财务自由,立刻去迈阿密剁了一套豪宅,而Frank的其他投资人们也赚得盆满钵满。
但直到摩根大通摩拳擦掌准备迎接这几百万新客户时,他们才突然发现事情有些奇怪。
![]()
原来,收购成功后摩根大通想测试下效果,就给Frank的40万用户发了营销邮件。
万万没想到,这40万封邮件发出去,只有28%显示投递成功,也就是11万人(正常情况都是99%);
而这11万人里,只有2000名收件人打开了邮件,最终只有10个人成为银行新用户!
一顿操作猛如虎,这转化率也太感人了!
![]()
更诡异的是,这10个新用户,没一个是学生!
奇怪了,Frank的用户不是都号称是学生群体吗?
这不对劲,非常不对劲!绝壁就是被骗了啊!
![]()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Frank数据造假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2022年底,恼羞成怒的摩根大通把小贾告上法庭,并果断将她炒了鱿鱼。
今年3月,陪审团裁定小贾犯有银行欺诈、电汇欺诈、证券欺诈和共谋罪!
目前,双方还在法庭上继续扯皮,但这桩“华尔街年度笑话”已然尘埃落定。。。
![]()
扒到这里,我们其实有两个问题,先说小贾同学——这么明目张胆造假,都不怕被发现的咩?
这姐们的心理素质那真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媒体深扒之下,发现她根本就是个“吹牛惯犯”。
![]()
她的第一个创业项目PoverUp,就是那个号称为贫困国家提供小额信贷的网站,早就被扒出来从未发放过一笔贷款,所谓的“覆盖1亿学生”纯属虚构;
2020年,zf政府也曾警告她,因为她总打着“zf合作机构”的旗号招摇撞骗;
《福布斯》还报道,她在Frank创立初期就对天使投资人谎称拥有“上千用户”,而当时公司连根毛都没有。
![]()
面对员工的质疑,她奉行硅谷著名的“潜规则”,自有一套歪理邪说:——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假装成功,直到真正成功!)
在她看来,先把牛逼吹出去,再慢慢把它变成现实,就是创业的终极奥义。
然而,这套“忽悠学”在现实中却彻底翻了车。
![]()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摩根大通这样的顶级公司,几亿的投资啊,居然也不做功课的咩?
作为米国历史上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银行巨头,收购公司无数,结果打了一辈子鹰却被鹰啄了眼,居然被小毛孩子弱智手段骗得团团转,不少业内人士听说了也觉得匪夷所思。
答案可能让人哭笑不得: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就连审理此案的法官都忍不住批评摩根大通“自身负有很大责任”。
![]()
1.75亿美元对摩根大通来说损失不算大,但侮辱性极强。
但凡他们在收购前多做一点点基础的核实工作都不至于被骗。
这起闹剧,也赤裸裸地揭示了所谓的“精英系统”同样漏洞百出——顶级投行的精英们有时也会被一个精心包装的故事和光鲜标签晃瞎了眼,以至于忽略了最基本的常识判断。。。
![]()
小贾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案例,对普通人也有一些启示:
首先,“精英”和“精致利己主义者”,有时候只有一线之隔啊!
说起来小贾拥有完美的精英履历:富裕的家庭、顶尖的教育、光鲜的履历。
她聪明、敏锐、善于发现机会,所有这些素质本可以让她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家。
然而,她的教育中似乎缺少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做人的底线!
![]()
当聪明才智脱离了道德缰绳,就很容易滑向“精致的利己主义”,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
其次就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对“成功学”的盲目崇拜。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在创业圈一度被奉为圭臬,它本意是鼓励创业者在困境中保持信念和自信。
但在小贾这类人手里却成了系统化造假的遮羞布。
![]()
当今的社会和文化总是过度强调和追捧那些年轻、快速、光鲜的“成功故事”。
这种扭曲的“成功学”氛围,也是催生一批又一批“造假者”的原因。。。
总之,这个故事再一次警醒我们,标签这种玩意只能拿来看看,千万不要迷信它。
保持批判性思维和常识判断力,永远是抵御忽悠的第一道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