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
![]()
信息显示,中华联合财险上海分公司因存在“编制虚假资料”“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两项违规行为,被罚款62万元。此外,还有三名相关责任人也被警告并罚款4万元-5万元不等。
今年以来,中华联合财险已收到14张针对各分支机构的监管罚单,合计罚款金额近400万元。这十余张罚单中,虚构业务套取费用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违规。多家支公司都存在同类型违规,反映出中华联合财险的内控机制未能穿透基层,以及费用管控工作的不到位。
其中一名相关责任人不止一次被罚
三位相关责任人中,时任中华联合财险上海市宝山支公司总经理杨力,因对“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4万元。
时任中华联合财险上海市黄浦支公司总经理唐瑛瑛,因对“编制虚假资料”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4万元。
时任中华联合财险上海分公司车商业务部总经理荣暐,因对“编制虚假资料”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
企业工商变更信息显示,杨力和唐瑛瑛迄今仍是宝山支公司、黄浦支公司的现任总经理。
其中,杨力于2018年10月正式成为宝山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唐瑛瑛则是2024年4月成为黄浦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目前两人仍是这两家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从唐瑛瑛的任职时间节点来看,这张罚单所针对违规行为大概率发生于2024年及以后。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公开信息,杨力并不是首次收到监管罚单。2021年8月,原银保监会披露,中华联合财险宝山支公司在2020年1月至11月期间,存在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的违规行为;2020年1月至5月期间,宝山支公司还存在编制虚假资料的行为。杨力作为上述违规行为的直接负责人,被警告并罚款4万元。
对比两张罚单,作为支公司总经理的杨力,间隔四年再次因对“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负有责任被连带处罚,暴露出中华联合财险中介业务管理的长期失控以及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宝山支公司的长期违规行为并落实整改。
而此次罚单中另一位相关责任人荣暐则是上海分公司车商业务部的总经理,“编制虚假资料”在车商业务中出现,一种常见的情形是,为了把不能直接报销的钱“变”成可以列支的费用,再把费用变成渠道返佣或自身绩效而编制虚假资料。
这两项违规实质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套取费用。今年前9个月,中华联合财险一共收到14张罚单,其中与套取费用相关的罚单有7张,违规行为包括“虚构中介业务”“虚增承保面积和赔款金额”“虚列费用”等。
无论是多家分支公司出现套取费用、虚列费用的违规,还是两次因同一项违规被罚却安坐高位的支公司总经理,都指向中华联合财险的费用管控工作。而在费用管控方面的不足,延伸至业绩端,便是对承保盈利能力的侵蚀和对客户权益的损害。
承保盈利压力大,费用率有待压降
2025年,广东省、河北省廊坊市、福建省、安徽省等多个省市都发布相关自律公约或倡议书,倡导各大险企“反内卷”。
整体来看,这些反内卷倡议主要聚焦在虚列费用、违规套利的费用管理层面。如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的自律公约提出要严格费用管理,不虚列费用违规套利。廊坊市保险行业协会的倡议书也提到要坚决抵制虚列费用套取资金等行为。
福建省的银保业务自律公约则在费用管理方面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要求不得开展涉及虚列佣金、实施账外支出、恶意竞争等违规活动。安徽省的倡议书则表示要抵制虚假宣传、恶性价格战等行为。
行业都在行动,中华联合财险自然也有所动作。就在8月8日,中华联合财险肇庆中心支公司召开了相关专题培训会,提出就内卷式竞争提出整治措施,并以此为契机强化合作规范和费用管控。
不止肇庆中支,中华联合财险阜阳中支、潮州中支等多个分支机构都在8月召开了内卷式竞争的整治工作会议,可见中华联合财险正在加强各个分支机构的费用管控工作。
虚列费用等费用类违规一直都是保险行业的顽疾,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险企通过抬高手续费率、支付账外回扣等方式拉拢中介渠道或客户。如车险市场就长期存在“高手续费+低费率”的畸形竞争模式,实际费用率远超报备水平。
若费用管理长期失效,会导致险企核心指标数据失真、合规风险上升、公司利润被侵蚀、消费者权益受损等一系列衍生风险,而加强费用管理,则对业绩形成正向推动。这一点,在中华联合财险近几年的业绩表现中也有所体现。
近几年,中华联合财险一直面临较大的承保盈利压力。2022年-2024年,该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依次为99.48%、100.28%、99.28%,持续在100%的盈亏红线上下徘徊。综合成本率逼近100%,意味着险企保险业务的盈利能力十分薄弱,只能通过投资业务来实现盈利。
综合成本率包括综合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在综合赔付率逐年上升的前提下,2024年中华联合财险能够将综合成本率压降到100%以下,还得益于费用管控能力的提升。
2022年-2024年,中华联合财险的综合费用率依次为26.56%、26%、23.04%,维持着下行趋势。这说明近两年中华联合财险的费用管控能力是在持续优化的,但频繁的分支机构相关罚单,也说明该公司的费用管控制度在分支机构执行中存在严重断层,未能有效下潜至基层机构。
而分支机构管理层被连带处罚,也可能是因为管理层因过度追求保费规模,默许甚至主导了违规行为。
近几年,财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22年-2024年,中华联合财险的原保费收入依次为603.19亿元、652.45亿元、681.18亿元,增长较为稳定,但市场份额在2024年出现下滑,从2023年的4.11%下降到4.03%。当市场竞争压力传导至分支机构层面,便会出现分支机构为完成考核目标,不惜以违规为代价吸引客户,增加保费收入的情况。
诚然,中华联合财险业绩表现较优秀,在非上市财险公司中一直位居前列。但对合规风险的重视不足长期存在,也隐隐威胁着该公司的稳健经营。如何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和分支机构管控水平,筑牢合规防线,有待中华联合财险作出更多行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