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的南京地铁3号线里,一场本该轻松的旅行对话突然变味。
来南京游玩的一家人随口规划行程,提到要去鸡鸣寺逛逛,没想到被路过的粉衣女子当场拦下,指责他们用“鸡”字暗讽自己。
女子情绪激动地报警,声称遭受侮辱,这让毫无防备的一家人既懵圈又后怕,这座明太祖朱元璋御题的千年古刹,竟因名字里的一个字卷入纷争,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
报道画面
从闲聊到报警的48小时
事情的时间线清晰得很,10月4日上午,游客一家登上地铁3号线,同行的还有孩子,满心期待着动物园和古寺之旅。
聊到鸡鸣寺时,他们还在查路线,完全没注意到路过的粉衣女子,女子走过去没多久突然折返,情绪激动地指责他们故意侮辱。
游客试图解释这只是景点名字,却被女子打断,她甚至抛出类似“那我说你是鸭呢”的反问,暴露了将地名与低俗隐语绑定的想法。
![]()
当事人女子
见女子不听劝还要报警,游客赶紧拿出手机录像,她注意到女子也在拍视频,担心被恶意剪辑。
当天下午,游客主动发布完整视频澄清,强调双方素不相识,没有任何冒犯举动,48小时内,事件从地铁上的争执,变成全网热议的话题。
事实的脉络越清晰,越让人觉得荒诞,一场无心的闲聊,只因一个字就被赋予恶意,公共空间的交流竟变得如此易碎。
![]()
报道画面
“鸡”字成禁忌?常识被抛诸脑后
粉衣女子的逻辑,简直颠覆了普通人的认知,只要带“鸡”字的名词,都是对她的侮辱。
按这个道理,生活里的麻烦可就大了。
菜市场里的炒鸡、鸡胗、鸡翅没法聊,南京本地的盐水鸭、板鸭、鸭血粉丝汤更得闭嘴,毕竟她连“鸭”字都拿来当反击武器。
当正常词汇被贴上“禁忌”标签,公共交流的地基就动摇了,这正是鸡鸣寺事件最让人不安的地方。
粉衣女子或许从没想过,她嗤之以鼻的“鸡鸣寺”,藏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和皇家背书,这座寺院已有1700多年历史,前身所在的山因形似鸡笼得名“鸡笼山”。
![]()
鸡鸣寺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觉得“鸡笼”二字不雅,配不上皇家寺院的气派,便取“闻鸡起舞”的典故赐名“鸡鸣寺”,寓意诚心勤苦、奋发向上。
从南北朝到明清,这里见证过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是货真价实的文化地标。
这样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刹,被硬生生和低俗词汇绑定,简直是对文化的漠视。
就像有人看到“孔庙”不会联想到恶意,提到“鸡鸣寺”也该想到它的历史分量,千年古寺的名字不该被个人敏感扭曲,这是对历史最基本的尊重。
![]()
鸡鸣寺
游客后怕、网友谴责、警方定调
事件发酵后,各方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游客在直播里说,最让她后怕的不仅是女子的激动情绪,还有网友提到的“特殊群体”猜测,更让她揪心的是孩子,逛动物园时,孩子总问“阿姨会不会追过来吵架”。
但她的处理方式赢得了认可,不激化矛盾、及时拍视频留证、不搞地域攻击,甚至表示不追究法律责任,只求一句道歉。
![]()
网友评论
网友几乎一边倒地站在游客这边,有人扒出女子正脸照,吐槽她“眼神凶煞、打扮邋遢”,更有人谴责她“连小朋友都敢急眼”。
而警方的通报给事件定了调,10月7日,南京地铁警方确认无辱骂行为,列为民事纠纷不予立案,目前正在调解。
从当事人到网友再到警方,理性的声音始终占上风,这恰是化解此类矛盾的关键。
![]()
当事人女子
从武大到川大,病态敏感伤人不浅
鸡鸣寺事件不是个例,近年来类似的“敏感型冲突”越来越多,最让人揪心的是那些因无端怀疑毁掉他人生活的案例。
前两年的武大图书馆事件里,女学生单方面怀疑男同学偷拍,仅凭一面之词就让对方陷入舆论漩涡,即便最终法律澄清,男同学的人生轨迹也已受影响。
更典型的是2023年川大女生污蔑大叔偷拍事件,广州地铁上,张某怀疑大叔偷拍,查完手机没证据后仍发网暴视频,导致大叔被误解。
![]()
武大图书馆事件
这些案例和鸡鸣寺事件的共性,是把“自我感觉”当成“事实”,用病态的维权意识攻击无辜者。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场闹剧没影响鸡鸣寺的热度,反而因舆论关注吸引了更多游客。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事件发酵后,鸡鸣寺单日入园人数突破1500人,不少游客特意打卡,说要“守护文化常识”。
![]()
网友评论
当事人则持续通过直播分享进展,她总结的三点经验被网友广泛转发,遇到类似情况先拍视频留证,保持冷静不吵架,不搞地域攻击,这成了事件中最实用的“遗产”。
目前,警方仍在调解双方矛盾,当事人承诺会公布结果。
![]()
网友评论
结语
从地铁上的一句闲聊到全网热议,鸡鸣寺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公共交流中的情绪困局。
粉衣女子的过激反应,本质上是把自我敏感当成了攻击他人的武器,而游客的理性应对、网友的明辨是非、警方的依法处理,共同守住了常识的底线。
这座朱元璋赐名的千年古刹,终究没被低俗联想玷污,反而因这场风波让更多人知晓了“闻鸡起舞”的寓意。
这恰恰说明,事实不会被情绪扭曲,文化也不会因误解褪色。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或许都该多一份理性,不把自己的敏感强加于人,不被他人的情绪裹挟。
毕竟,公共空间的和谐,从来不是靠“对号入座”的警惕维系,而是靠尊重事实的包容支撑。
信息来源:游客称在南京地铁内说“鸡鸣寺”被女子拦住并报警,对方表示感觉被暗讽,警方回应
极目新闻 2025-10-07
![]()
信源截图
信息来源:南京地铁鸡鸣寺事件当事人发声
新浪财经 2025-10-06
![]()
信源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