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轰隆一声,路面就塌下去了!”10月8日晚上7点50分,南宁市江北大道北大桥旁发生惊险一幕,路面突然塌陷,形成巨大深坑。
事发时正值台风“麦德姆”影响南宁,全市笼罩在狂风暴雨中。
这个突然出现的陷坑不仅吞噬了部分路面,更让整座城市的心揪了起来。
深坑上方的管线摇摇欲坠,坑内积水迅速上涨,而距离塌陷点不远处,就是南宁市民再熟悉不过的邕江。
当晚,南宁防汛应急响应刚刚提升至Ⅱ级。
在暴雨如注的夜晚,江北大道北大桥右侧堤外停车场二坑泵站附近路面发生塌陷。
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塌陷区域长约15米,宽约6米,坑内有大量积水,上方还有管线悬挂,情况十分危险。“我每天下班都经过这里,想想都后怕。”一位市民在社交媒体上留言。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已不是该路段第一次出现问题了。仅仅两天前,同一路段就曾出现路面下沉情况。
当时,江北大道九二三医院门口路面发生下沉,深度已达80厘米。
台风带来的持续暴雨,可能加剧了这一问题。险情发生后,南宁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成立临时指挥部,组织水利专家进行会商。
专业救援力量迅速被调度至现场。
![]()
暴雨持续不断,救援工作面临极大挑战。
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抢险过程中不慎摔倒,但
他毫不犹豫地立刻站起来,继续投入战斗。“看着救援人员在暴雨中工作,真心疼他们。”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动情地写道。
这些救援人员的身影,成为了暴雨夜最温暖的风景。现场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救援人员首先对塌陷区域进行了围挡,确保安全。
随后,大型机械和救援物资陆续运抵现场。考虑到塌陷点靠近邕江,救援人员还在周边区域投放了大量沙袋,防止水流进一步侵蚀地基。
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也被紧急调度,用于后续的回填工作。“这么大的雨,救援人员真的太不容易了。”许多市民在网上表达了对救援人员的感激和关心。
![]()
“塌陷的地方离邕江这么近,会不会影响河堤安全?”这是许多南宁市民最关心的问题。
尤其是近期南宁持续降雨,邕江水位上涨,更加剧了人们的担忧。
有网友分析认为,“可能是近期连续降雨导致土壤松动”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南宁近期确实降雨频繁,土壤含水量饱和,容易导致地基松动。
更有网友提出猜测:“是不是施工时忘记放水泥砂浆了?”这种说法虽然略显外行,但也反映了公众对工程质量的关注。
一些细心的网友则回忆起之前的类似事件:“2012年南环江北路口塌陷,就是因为排污管漏水。这次是不是也是地下管线老化造成的?”
面对各种猜测,专家表示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能确定具体原因。但可以确定的是,
老城区地下管网老化+极端天气可能是主要原因。
为保障安全,南宁市相关部门立即对事发路段实施了临时交通管制。
江北大道、北大路、永宁街等部分路段实行双向封闭。
交警部门同时发布了详细的绕行方案,建议需要经过该路段的车辆选择中华路、人民路、新阳路等道路绕行。“今天上班绕了好大一圈,但为了安全,值得。”
一位周一早上需要经过该路段的市民表示。尽管交通管制给出行带来了不便,但大多数市民表示理解和支持。除了道路封闭,为确保救援安全,现场还实施了临时停电措施。
相关部门也已开始转移塌陷区附近的群众,确保居民生命安全。
![]()
这并非是南宁第一次发生路面塌陷事件。早在2012年,南宁市南环江北路口就曾因排污管漏水导致路面塌陷。
2016年,江北大道曾发生老屋围墙倒塌事件,导致数辆汽车被埋。这些事件都暴露出老城区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
有分析指出,南宁老城区很多地下管线已经使用了20年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长期漏水会冲刷路基,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地下空洞。
当空洞扩大到一定程度,路面塌陷就不可避免。加上近期台风“麦德姆”带来的强降雨,加速了这一过程。
面对塌陷事故,抢险固然重要,但预防更为关键。与过去依靠人工钻探探查地下情况不同,现在有了更先进的技术手段。
探地雷达等先进技术可以像给道路做“CT扫描”,精准定位地下空洞和管线破损情况。
这种技术可以在不开挖的情况下,探测地下5米以内的空洞和疏松区域。“与其事后抢险,不如提前预防。”一位网友的建议代表了许多市民的心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