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线长镜头】清江市政特大桥:跨越山水画廊

0
分享至

在鄂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清江宛如一条灵动的碧绿丝带,蜿蜒穿行。横跨于清江之上的清江市政特大桥,作为长阳抽水蓄能工程的重要配套项目,不仅是长阳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工程,也是一公司首次参与建设的斜拉桥项目,它的建设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期望。

破岩斩浪 勇闯深水难关


在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项目全体人员不畏困难、积极探索、敢于担当,攻破难点卡点,勇闯深水难关,确保了项目关键节点的顺利实现。

清江市政特大桥采用(74+185+85)米+11米的高低塔三跨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设计,全长358.5米,为双向4车道,桥梁全宽26.0米。主塔基础埋深13米,需深入河床硬岩约7米。传统的插桩法安装锁扣钢管桩围堰在此处完全失效,钢管桩根本无法通过振动锤穿透深厚的硬岩层。面对这一棘手问题,经过反复地研究和试验,他们大胆创新,采用了“引孔钢围堰+清水引孔”组合工艺。施工时,他们使用直径3米的钢护筒,并搭配先进的超声波探测仪,依靠定位技术进行垂直引孔,让护筒精准地跟进至基岩面。这一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分毫不差。

在整个钻孔过程中,项目部采用全程清水循环钻孔的方式,钻渣通过专用管道迅速运走,确保江面水质始终保持Ⅱ类标准。同时,施工过程中全程进行监测并及时采用液压纠偏装置实时进行校准,将孔位偏差严格控制在5毫米以内。这一创新工艺的成功应用,不仅解决了深水硬岩地质难题,还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科技赋能 彰显智造魅力


针对百米高空施工难题,项目部引入智能化液压爬模系统,其效率大幅提升,单次爬升3米仅需4小时,日均完成100立方米混凝土浇筑,比行业平均效率高出许多,同时确保桥梁的外观更加美观,质量更加可靠。

项目集成100个AI监测点位,能够实时预警位移、应力等关键参数,如同给施工过程装上了“智慧眼睛”,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在主塔施工中,采用BIM三维建模与智能线性监测系统。这一创新技术的运用,实现了主塔垂直度偏差小于1/3000、节段现浇精度误差小于2毫米的“毫米级建造”。通过BIM三维建模,施工人员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主塔的结构和施工要求,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智能线性监测系统则能够精确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确保每一个节段的浇筑都达到极高的精度。在节段浇筑过程中,智能线性监测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参数自动调整位置和角度,使得节段之间更加紧密和准确。

严控安全 建造品质典范


由于清江市政特大桥属于高墩大跨度类型,施工过程涵盖了水上栈桥、围堰、深基坑、爬模、支架、前支点挂篮以及斜拉索安装等多项复杂的技术环节。工序转换极为频繁,且涉及多工种交叉作业,这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极高。

为确保施工安全,项目部采取一系列严格而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贯彻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五步工作法,扎实开展“党员+安全员”行动,全面推进“党员身边无事故”“群安员”“青安岗”活动,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项目部认真落实各工序的首件制,对每个工序的第一个产品进行严格检查和验收。通过首件制的实施,施工人员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施工要求和质量标准,从而在后续施工中做到心中有数。执行桥梁施工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时刻坚守岗位,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施工现场有情况,值班人员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解决。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质量,特别是高标号混凝土的质量。通过一系列严谨的举措,为项目后续“施工加速”打下了坚实基础,确保了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工程紧邻国家级5A级风景区清江画廊,水环保要求也极为严格。项目部严格执行水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管理,采用新型止水带高分子橡胶+石墨烯复合结构,这种材料的抗拉强度比传统材料高40%,能够有效防止水的渗漏。应急系统装配式注浆管快速封堵系统,一旦出现渗漏情况,响应时间可缩短到15分钟内,迅速控制局面,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培育人才 点亮成长之路


作为一公司首次组织参与建设的斜拉桥工程,培养斜拉桥施工技术人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项目部定期举办技术讲座、案例分析研讨会,并组织现场考察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在技术讲座中,专家们深入浅出地讲解斜拉桥建设的前沿技术与理论知识,涵盖设计原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效拓宽了员工的视野,提升了专业认知。

通过开展分析研讨会剖析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其他斜拉桥在索力调整中遇到的问题,让技术人员掌握了索力精准测量与动态调整等实用技能,帮助他们认识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显著增强了大家的应变能力。同时组织开展现场考察活动,使员工能够亲身接触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强化了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通过走访其他先进斜拉桥施工现场,观察实际操作流程、学习新型设备使用方法,员工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切实提升了综合实践能力。还鼓励员工全面参与从策划、执行、监控到后期评估与总结的全过程。通过深度参与,员工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承担更多复杂工程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经两年多的艰苦建设,如今的大桥,如同横卧于清江之上的优雅琴弦,在山水之间划出流畅而有力的线条,展现出恢宏而壮美的气势。中铁五局建设者,以大地为纸、汗水为墨,在这山水之间绘就了壮丽的画卷。这座大桥不仅是交通的纽带,更是企业品质与担当的象征。展望未来,他们将继续争当开路先锋,在交通建设的广阔天地里,追逐梦想,续写辉煌,为行业的发展奏响激昂的乐章。(中铁五局)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工程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工程报
《中国工程报》官方账号
4713文章数 23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