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与人交往,如何试探对方的底线?有两个关键环节

分享至

阅读提示:《阳明心学:揭示人性本质》是一个系列,通过王阳明把阳明心学运用到实践中的案例,一步步揭示人性本质,以帮助我们与人交往时,正确认识人性、运用人性。本专栏通俗易懂,建议从第一章看起。

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勇于去试探对方的底线,从而找到更好的交往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关键时刻可以保护自己。

很多夫妻反目成仇,朋友之间互相争斗,都是因为不会试探,无意中触犯对方底线的缘故。

与人交往,如何试探对方的底线?有两个关键环节。下面,我们以王阳明屡次拒绝朝廷的命令,不断试探皇帝朱厚照底线的案例,进行详细讲解:

第一个关键环节:与人交往,自己要不动心。

在历任南赣巡抚剿匪失败的现实中,王阳明到南赣后,竟然能轻松将各路土匪消灭,都是因为他勇于去试探他人底线的原因。



前面我们提到,王阳明通过辞官的方式,获得朝廷给予他的特权,即:

一应地方贼情、军马、钱粮事宜,小则径自区,大则奏请定夺。

这样的权限,历任南赣巡抚均未能获得,而王阳明通过辞官的方式,获得了这项特权。

皇帝朱厚照胸无韬略,做事多疑善变,他到底是什么想法,王阳明依旧不知道。

为了弄清楚皇帝的真实想法,王阳明再次辞官,并作出要回老家余姚的举动,而且,他向皇帝上了一道《谢恩疏》后,就动身前往杭州。

王阳明之所以敢于拒绝皇帝的命令,就是他知道,自己的行为,还未能触及到皇帝的底线。

一是南赣的土匪逐渐势大,确实需要有能人去处理。

皇帝的身边,都是一群阿谀奉承的人,以及一群贪生怕死之徒,他们自然不愿意到南赣去冒风险,因此,也都赞成推荐王阳明前去。

二是兵部尚书王琼,坚定地认为王阳明定能成事。

于是,朱厚照的圣旨,通过兵部,再次转到了王阳明的手中:

既地方有事,王守仁着上紧去,不许辞避迟误。

与人交往,只有自己不动心,才能知道对方的想法。

不动心,是人性的本源。如果遇到事情后,自己的心里七上八下,总是思前想后,老不踏实,自然不能从容应对了。



在古代,皇帝手握生杀大权,没有几个人敢于违抗他的命令。

王阳明之所以敢于辞官,就是他知道皇帝朱厚照对自己并不了解,而他的身边,又没有大臣愿意去南赣。

到南赣剿匪,是以身试险,王阳明必须知道朱厚照的真实想法,更不希望皇帝周围的人,让自己到了南赣后,进献谗言。

如果大家一致推荐王阳明到南赣,那么,无论是他剿匪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受到朝廷的责难。

一是他多次拒绝,怕自己才学浅薄,耽误国事。因此,万一失败,也情有可原。

二是如果剿匪取得成功,那么,围绕在皇帝周围的人,都会争先恐后讨好皇帝,认为是他们与王琼共同保举王阳明的结果。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