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我花了钱还要找罪受?
今年国庆出去玩,年轻人突然集体开窍了。嘴上喊着“我来都来了”,钱包却捂得比谁都紧,一分多余的钱都不花。景区本来摩拳擦掌,等着赚得盆满钵满,结果被“白嫖”到欲哭无泪。年轻人的快乐直接建立在资本的痛苦之上,把穷游玩出了新高度,完全不按资本的剧本走。
就说青海的茶卡盐湖,之前多火啊?游客挤得连厕所都要排半天队。可你猜怎么着?现在人均消费还没一瓶矿泉水贵。就连景区负责人都吐槽:“我们这儿现在跟个停车场没两样,游客进来拍张照就跑,想找几根烤肠签字都难。”
不光是景区,现在年轻人逛免费博物馆,自带泡面当午饭,晚上要么睡洗浴中心,要么直接窝在车里,主打一个不花冤枉钱。00后还总结出了经典语录:“门票超过20块的景区都是资本主义的陷阱。”这话一出来,资本是彻底懵了:说好的报复性消费呢,怎么变成了报复性白嫖了?
说到底,这就是资本的镰刀遇上了觉醒的韭菜。之前那些套路,年轻人早看穿了。以前每到假期,消费成本都高得吓人,热门城市酒店基本都涨个两倍,机票也比平时贵个30%。本来几百块能搞定的行程,节假日得多花大几百。景区里更坑,矿泉水从3块涨到10块,路边摊一根烤肠卖15,一碗泡面15,酸辣粉25到30,味道还一言难尽。
别以为花了钱就能好好玩,根本不可能。故宫每天8万的游客,平均每个人看展品也就能看两眼,刚走到跟前就得被推着走。黄山坐缆车要排4小时队,热门餐厅等2小时起步。有网友调侃:“买根雪糕走20米,能被人不小心啃三口。”
还有景区的一些小心机,专门设计所谓“来都来了”的距离——从景区售票口到真正的景点,故意留个2.5公里左右的距离,不长不短,就为了逼你多花20块钱坐摆渡车。少500米,游客可能就走路了;多500米又显得太抢钱。这距离算得比算盘还精,资本就是拿捏住年轻人“来都来了,不想扫兴”的心态,一步步伸到你口袋里拿钱。
可现在不一样了,年轻人的穷游心态直接让旅游市场变天,尤其是那些人造古镇和景区正在批量倒闭。以前的人造古镇有多火?从2016到2019年,全国主题公园投资总额超过1.7万亿元,快赶上同期高铁建设总投资的一半了。走进这些人造古镇里面,吃的都是烤鱿鱼和臭豆腐,逛的都是青石板路和打卡墙,买的都是银饰、古董、文创品,吹的都是“想你的风”,查重率高达99%。
当年疯狂建古镇多达2800座,而全国也只有1300多个县城,平均每个县城摊一个古镇还富裕,这不就是盲目扩张吗?更离谱的是乱改造。比如重庆有个旅游小镇,本来要展现山城传统风貌,结果把巴渝吊脚楼和希腊圣托里尼风格硬凑一起,不伦不类。有些大唐不夜城更离谱,把LED灯往人造古建筑上一装,就说是唐风,完全不符合中式审美。
还有近几年冒出来的户外乐园,不是玻璃栈道,就是彩虹滑梯、卡丁车,再编点假故事,弄点劣质人工景观,全国到处都是,毫无新意。本地人假期根本不去,一开始还有外地游客好奇去看看,现在外地人也腻了,结果就是成片倒闭。
从2020到2022年的数据显示,全国超过200家人造景区已经关闭,倒闭速度比之前快了3倍,600多亿投资全打了水漂。张家界那个花24亿建的大庸古城,日均游客不到20人,四年亏了10个多亿。青海景区背后的青海文旅更惨,连下属13家公司一起破产清算。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将近1500家古城古镇背后的公司都注销了,这些项目平均活不过5年。
更严重的是,这些人造景区还毁生态、坑财政。浙江有个人造古镇,为了省钱少雇环卫工人,垃圾堆得到处都是,最后连A级景区的招牌都丢了。济南那个宋代风格古城花了近40亿,5年就成了烂尾工程,600多亩土地荒在那儿。
还有地方在真正的古城里用假古董破坏真文物,老祖宗留下的宝贝都被糟蹋了。建设时还搞水泥硬化,破坏植被,修复起来的成本比赚的钱还多。而且很多项目都绑着地方国企,一旦项目黄了,亏损最后还得靠公共财政买单,简直是既浪费钱又破坏生态。
其实旅游的本质从来不是资本圈钱的工具,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山寨建筑和高价消费。就像乌镇旅游创始人陈向红说过:“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制建筑,而是延续文明的心跳。”真正的旅游就应该是感受不同地方的文化、风景和生活温度,这是对历史的敬畏,对土地的热爱,是能在记忆里留下独特印记的经历。
所以现在年轻人都清醒了过来,不再当资本的韭菜。你建人造古街,我就去逛免费的博物馆、动物园;你搞天价民宿,我就搭帐篷对付一晚;你涨价,我就穷游;你扩张,我就“摆烂”。反正坚决不做冤大头。
而未来的旅游市场,只有既懂年轻人,又尊重文化、保护生态,才能走得远。毕竟没人愿意花大价钱看一样的山寨房子、吃全国统一的地摊小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