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核武器这事儿,总让人觉得遥远又沉重,可最近中国军方科学家们搞出的一个研究,直接把大家的目光拉近了。简单说,他们在实验室里模拟了三次快速连续的核打击,结果显示破坏力不是简单加起来,而是翻了好几倍。这不光是数据上的事儿,还牵扯到中美两国战术布局的调整。
![]()
这个研究出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的一支团队,领头的是徐晓辉教授。他和同事们把成果发在了国内权威期刊《爆炸与冲击波》上,时间是2025年9月10日。为什么要做这个?国际上早就停了真实核试验,1996年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让大家没法真刀真枪地炸了。可军事研究不能停,尤其是对核效应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实战准备。中国团队就聪明地转战实验室,用高科技模拟来填补空白。这方法靠谱,还对标了美国的老试验,确保数据经得起推敲。
![]()
他们建了个大型金属真空室,壁厚得像坦克装甲,里面体积刚好够放实验设备。沙子也没随便选,用的是石英砂,因为这玩意儿的物理性质跟真实土壤最像,尤其是沙漠或平原地表那种。实验核心是用加压气体戳破埋在沙里的玻璃球,来模仿核爆的冲击。一次球破模拟一次打击,他们连续戳三个,间隔控制在毫秒级,全程高速摄像抓数据,生怕漏掉一丝一毫。整个过程重复了好几十次,变参数调埋深、调间隔,确保全面覆盖。
![]()
为了验证可靠性,他们特意参考了美国1965年的“Sedan”试验。那是美军在内华达沙漠搞的地下核爆,当量104千吨,炸出个坑径390英尺、深100英尺的大家伙。中国团队按比例缩放模拟单次打击,结果误差才3%,这下子大家放心了。国际上类似模拟不多见,美俄更多靠旧数据或电脑模型,中国这回用实物验证,门槛高了不少。
![]()
结果一出来,就炸锅了。单次打击模拟出坑径119英尺、深69英尺,跟Sedan对得上。换成三次连续,坑径直接拉到374英尺、深115英尺。体积算下来,放大25倍!这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三枚小当量弹头(每枚5千吨)干翻了一枚大当量(15千吨)的活儿,还超了2万吨的破坏。破坏力翻3倍?对,半径和深度都超3倍,实际坑容子更夸张。论文里直白点说,多点爆炸不光叠加,还会让损毁区扩散,埋深也关键,浅埋效果最好。
![]()
为啥会这样?团队挖了三个物理根儿。第一,冲击波叠加。头一次炸开缝隙,第二次波顺着缝走,能量损耗少,第三次再叠前两波残留,直接酿成超强马赫波,推力暴增。第二,土壤结构松动。石英砂间粘力被头爆削弱,后爆就推松沙,不用硬扛原结构,坑自然大开。第三,热效应攒着来。三次高温融沙成玻璃层,这层脆得一戳就碎,后续波轻松穿透。以前研究多停在表面,这回机制讲透了,让人一看就服。
![]()
比比国外,美国早试过单双次,但间隔拉太长,波散了,没放大效应。俄罗斯偏岩层模拟,忽略了土壤这种常见战场。美国2024年报告提过导弹对基地的坑效,可没深挖多击。中国这研究贴实战,盯着美俄低当量装备走,比如美国W76-2潜射弹头和俄先锋导弹的穿地型。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对标对手,实用性拉满。
军事上,这发现颠覆老思路。过去总觉得当量越大越猛,现在看,低当量集群更划算。三枚5千吨弹,用材跟一枚15千吨差不多,可坑效超2万吨。省钱省材,还灵活,适合精确打击。想想中美台海或南海博弈,美军基地多在岛链上,中国导弹饱和攻击本就猛,再加多击模式,跑道坑更大,修复时间拉长。美方2025年8月就动起来了,工程兵启动防护升级,增厚混凝土层到3.5米,还加缓冲和导流槽。战术上,中美都得调弹头配比,低当量头价值蹭蹭涨,潜艇和导弹载具优先上这种。
![]()
防护工程更得跟上。中国军标原按单次2万吨设计,现在知多击威力,抗爆能力降70%。得从2米混凝土加到3.5米,分层缓冲,导流冲击。这不光军用,民用地下设施也借鉴,抗震抗爆标准上调。国际上,英国海军9月公告,核潜艇低当量弹头数量翻倍,响应多击威胁。俄方实验室跟进沙床测试,但岩层偏重,土壤数据补不上。美国智库Stimson中心2024年底报告,分析中国导弹对印太基地坑效,强调多波攻击风险。
![]()
这事儿的影响不止战术层面,还戳中全球核平衡。低当量头易扩散,《新START条约》管大当量多,小头监管松。英国增配后,其他国家可能跟风,军备竞赛隐忧大。中国研究公开了,科学价值高,但也担心被曲解成进攻信号。其实,论文强调共享,呼吁军控对话,把多击数据纳入谈判。核问题人人有份,稳定比比拼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