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武汉珞珈山的墓园中,恽代英在爱妻沈葆秀墓前,向一位青年女子郑重其事地求婚。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沈葆秀的亲妹妹沈葆英
八年前,他悲恸欲绝地为亡妻立誓“终身不娶”,十年后,他却亲口问出那句:“你愿意与我结成革命伴侣吗?”
那么,这个选择背后究竟经历了什么?这段感情,最后又如何?
![]()
包办婚姻
1915年,武昌的恽家张灯结彩,正热热闹闹地筹备着一场婚礼。
这场婚事从门第来看,堪称般配,新郎恽代英,1895年出生书香门第家庭,自幼聪慧好学,是武昌当地的才子。
新娘沈葆秀,乃钱粮局官员沈云驹之女,性情温婉,精通女红,亦有几分才情。
两家乃是世交,早在年轻人未成年时,父母便已私下定下这桩姻缘。
![]()
可这场婚礼上,唯独少了“新人欢喜”的景象。
恽代英神情沉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淡,他没有换上喜袍,也没有在宾客面前露出半分喜色,俨然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恽代英的抗拒并非针对新娘,他是那个年代的“新青年”,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追求自由与独立,对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天生抗拒。
另一边,婚房里,沈葆秀羞答答地坐在床沿,眼神不安地看着垂下的床帘。
![]()
忽然,屋门吱呀一声打开,恽代英走了进来,他说:
“婚姻,说到底,是两个人的事情,不是因为父母定了,你我便要将就地共度一生,我不怪你,你也别怪我。”
说完这些话后,恽代英径直走进了隔壁的书房。
沈葆秀怔在原地,满是失落和不解,一个女孩子,在最值得憧憬的婚夜,被丈夫冷冷拒绝,换作谁也难以释怀。
到了第三天,按规矩要回娘家“回门”,沈葆秀终于在母亲面前眼泪决堤,一五一十地讲了那晚的冷漠。
![]()
母亲听罢安慰她:“他不是厌你,只是不懂如何与人亲近,他是读书人,你写封信给他罢,讲讲你的心事。”
就这样,在那个信息尚不发达的年代,一对同居一室的夫妻,开始通过书信交流心意。
沈葆秀小心翼翼地在信纸上写下自己的委屈与好奇,也写下她如何从恽代英的字里行间,看出他对世界的热忱与理想。
她不识大字,但私塾出身的她也粗通文墨,每封信都写得诚意十足。
恽代英收到信后,最初是吃惊,接着是感动,他万万没想到,这位原本只以“旧式闺秀”标签贴上的女子,竟愿意以这样坦诚又温柔的方式靠近他。
![]()
信来信往,两人的心门渐渐打开。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葆秀开始尝试读恽代英推荐的《新青年》,学写白话文。
她会在饭后坐在灯下一字一句地抄写报刊社论,然后拿去让丈夫指点。
恽代英开始频频露出笑容,在他看来,这样的伴侣远比所谓“贤惠端庄”的模样更有吸引力。
爱情也许不能选择开始的方式,但可以选择后来的模样,恽代英和沈葆秀,就这样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契合之路。
![]()
难产噩耗
1918年,恽代英那年不过二十三岁,意气风发,不仅即将从中华大学顺利毕业,还被聘为附中教务主任。
更重要的,是他的妻子沈葆秀,肚子里已孕育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这是他与沈葆秀婚后第三个年头,从起初的拘谨生疏,到如今的心意相通,他们在思想上互相启发,在情感上彼此依赖。
而沈葆秀怀孕后,恽代英减少了外出的次数,许多事务交由学生处理。
![]()
他每日为她熬药、写诗,还将《东方杂志》上的新思潮剪贴成册,为她诵读评述。
但人生无常,最怕“喜极而悲来”。
生产那日,沈葆秀忽觉腹痛难忍,面色煞白,恽代英慌忙请来接生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阵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愈发剧烈。
最后,接生婆束手无策,只能使用老办法催产。
恽代英咬紧牙关,终究忍不住:“不行了,我去请西医!”
可等他带着医生匆匆赶回,沈葆秀那口呼吸已然寂静,更让人痛心的是,孩子虽平安出生,却还未看一看世间便又去了。
![]()
在沈家设灵之日,他跪于岳父面前,泪如泉涌:“是我没能护住她……是我误了她……”
此后的日子里,恽代英像被抽走了魂魄,他关起门来,独自写下一幅长挽联,将对妻子的爱与自责一笔笔倾泻而出。
写到最后,他已泣不成声,他也对外宣称:“我今生再不娶!”
有友人劝他:“你还年轻,何苦终身守寡?”他却厉声道:“女子丧夫,尚要被逼守节一生,为何男子丧妻,就可另娶新欢?这是何等的不平,这是何等的不义?”
为了兑现诺言,他取号“永鳏痴郎”,从此以后,他再未在公开场合提及感情,也未曾正眼看过任何一位女子。
![]()
沈葆英的出现
只是,情感之事,从来不是刻意就能约束的。
恽代英丧妻后没有断绝与沈家的联系,相反,他比过去更常走动,探望岳父母。
他会亲手为岳母磨药,为岳父抄录字帖,也常常在饭后带着沈家年幼的弟妹们谈天说地,一改昔日沉默的书生模样。
而在众多弟妹中,那位最小的四妹沈葆英,最为特别。
![]()
她年岁尚幼,正是崇拜英雄的年纪。
她目睹恽代英在五四运动中高举横幅,带头游行,慷慨陈词;也曾看到他站在讲坛上批判旧制,如火如荼,神采飞扬.....
1921年,沈葆英考入湖北女子师范学校,成为家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学生”。
那一年,她十五岁,学校生活自由而新鲜,老师讲授的是《天演论》《女权报》,讲台下坐着的,是一群踌躇满志的青年少女。
![]()
可在她心中,最重要的老师,仍是那位从不在学校露面,却频频寄信教她思考的“姐夫”。
信件一封接一封地飞来,从武昌到广州,从黄埔到长沙。
信中没有半分私情,尽是引导与提问:“你如何理解‘社会进步需靠妇女觉醒’?”、“读《共产党宣言》后,有何所思?”、“你为何愿投身工人运动?”
而她的这份情愫,终于在一次长信中隐隐泄露。
![]()
那是1925年冬,沈葆英在信中写道:
“若姐姐泉下有知,见你这般辛劳为国,定会心慰,只是人间路远,光景又苦,若能有人为你递茶煎药、并肩同行,才不负这革命之路.....”
字句不明说,却含蓄至极,字里行间皆是情意。
信送到恽代英手中时,他正身在黄埔,白天在军校讲授政治课,晚上在宿舍伏案编辑《中国青年》。
![]()
读到信尾,他的手指不自觉地颤了一下。
他并非不懂。
早在几年前,他就已察觉这个曾经围着他转的小女孩,对自己有着超出亲情的情感。
只是那时,她尚年幼,而今,这个女孩已长成亭亭玉立的进步青年,已是党员,已能在工人集会上演讲,甚至在街头散发传单时被捕、受训不改色。
她早已不是那个喊他“姐夫”的小四,而是一个有思想、有信仰的战士。
![]()
恽代英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沈葆秀去世那日的场景,那份锥心的痛与誓言仍历历在目。
最后,他没有回信,只是托人寄去一册他亲笔批注的《中国青年》最新一期。
此后的日子里,两人的信仍旧频繁,信里说的是革命,是劳工,是青年,是国家。
他压抑感情,只让思想去拥抱,而她也不再提那一句“陪你”,而是用每一封信证明:她正试图成为他那位“能懂所忧、并肩同行”的人。
![]()
墓前求婚
1927年,武汉城内外弥漫着一种即将风暴来临前的静默,政局动荡、风云变幻,恽代英却在此时归来。
彼时,他刚从广州转任回武昌,肩负在本地筹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重要任务。
但此番归来,他不仅为革命奔波,更为一桩迟迟未解的情感,作出一次命运的告白。
恽代英的心,从未像此时这般沉重又清晰。
![]()
10年前的誓言,依旧刻在他的骨血之中,那一年,他在沈葆秀灵前涕泪横流,自称“永鳏痴郎”,发誓此生不再娶。
这些年来,无论外界如何劝说,无论身边多少红颜倾慕,他从未动摇过一丝一毫。
但在一次次躲避之后,他终于不得不承认,沈葆英,那个从小躲在他身后喊他“姐夫”的小姑娘,如今已站在他人生最重要的岔路口,无法回避。
她,不再是亡妻的影子,而是鲜活的,独立的,有理想、有力量的战友。
而他,也在一次次沉默中,被她的信念、她的气节、她对革命与对他的忠诚所打动。
![]()
情感,终于在压抑多年之后,如河水决堤,不可遏止。
这天,他邀沈葆英同行,说要去山上看看旧人旧地。她并未多问,只点头答应。
两人顺着青石小道拾级而上,谁也未言语,直到站在那方熟悉的墓碑前。
恽代英站定,双手紧握,一动不动,他看着眼前这座沉寂了10年的墓,眼角悄悄湿润。
他又转过头,看向身旁默然立着的沈葆英,她的眼睛泛红,却依旧明亮。
恽代英看着她,眼中第一次没有逃避,没有愧疚,只有决意。
![]()
接着,他问道:“葆英,你愿意与我结成革命伴侣,一起走完这条路吗?”
沈葆英没有回答,她只是朝墓碑深深鞠了一躬,眼泪却止不住流了下来。
许久,她转身,看着恽代英,坚定地点了点头,声音虽轻,却胜过千言万语:“我愿意。”
六日之后,两人在一纸简单的证明上签下名字,成为伉俪,没有婚礼,没有酒席,只有两颗心,终于正视彼此,终于不再沉默。
多年以后,沈葆英在一次回忆中曾说:“他在姐姐墓前求婚,不是背弃,而是承继,他说,‘我不是为你背弃诺言,而是为了你,才敢重新选择。”
只是,遗憾的是,1931年4月29日,36岁的恽代英,在江苏南京被杀害。
![]()
此后,又只剩下了沈葆英。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恽代英用短短三十六年的生命,书写了忠诚、理想与爱的三重答卷。
他对沈葆秀的守节,八年如一日,誓言不渝;对沈葆英的回应,不是一时情动,而是在信仰、思想与灵魂深处的双向奔赴。
他在妻子的墓前重新立誓,不是推翻旧约,而是完成一种情感的升华。
而沈葆英的“我愿意”的回答,也不是一句简单的承诺,而是她用一生践行的誓言。
![]()
从武汉到广州,从上海到香港,他们并肩走过风雨如晦的岁月。
他倒在黎明前,而她,终身未再嫁,孤守着那段未竟的革命誓言和爱情信仰,直到生命终点。
这是一个男人的忠贞,也是一位女子的守义;是革命年代中,一段最温柔也最坚定的深情传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