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进入10月份,俄军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空袭更是成了乌克兰需要面对的常态,而真正被“打痛”的,除了乌克兰这个国家之外,感受最深的当属总统泽连斯基。
没想到在这个关键节点,他想的不是如何做好防御,而是找到所谓的“责任人”,这次不但带上了中国,更是将美英德日韩等一众盟友“一网打尽”。
那么,选择破罐子破摔的泽连斯基,这次又该如何甩锅?那些被他点名的盟友又会作何回应?
![]()
一份清单三个目标
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甩出那份清单时,整个世界仿佛都听到了玻璃碎裂的声音。那不是一份简单的技术分析报告,而是一枚被精心包裹的政治炸弹,在他脚下的战场防线节节败退,丢掉超过七百平方公里土地的焦灼时刻,被精准地投向了舆论场的中心。
这根本就不是为了寻求真相,而是在现实的军事战场之外,开辟一个全新的“第二战场”。在这里,话语权就是炮火,国际同情就是弹药,而那份罗列着外国零部件的清单,就是他手中最锋利、也最孤注一掷的武器。
![]()
这张清单首先是一剂给乌克兰内部的“镇痛剂”,当俄军一夜之间动用近550枚导弹和无人机,精准摧毁燃料库、军工电力设施和铁路节点时,当利沃夫地区一家四口在空袭中遇难的消息传遍全国时,民众的怒火和绝望需要一个出口。
与其让这股压力烧向基辅的决策层,不如巧妙地将它引向外部。于是,军事上的失利被重新叙述为“西方制裁存在致命漏洞”的故事。矛头不再指向自身的防御策略,而是指向了那些出现在俄罗斯武器里的外国名字。
![]()
这是一种高明的“减压”策略,用外部的“背叛”来掩盖内部的无力。紧接着,这份清单就变成了对西方盟友的“道德绑架”。它就像一封附带最后通牒的信,赶在G7峰会前夕被公之于众。清单上点名的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无一不是乌克兰的援助国。
德州仪器的芯片,某家英国公司的微处理器,这些原本在民用市场流通的商品,如今却成了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泽连斯基团队深谙此道,他们制造的困境直白而尖锐:“你们的科技正在杀害我们的人民。”
![]()
这不仅是在催促盟友们赶紧堵上制裁漏洞,更是在援助法案卡在美国国会的背景下,进行的一场焦虑催化。而对于中国,这张清单更像是一个“污名化”的筹码。乌克兰方面很清楚,想凭此改变中方的立场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它的真正目的,是向西方世界喊话:看,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正在间接“喂养”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如果你们再不加大援助力度,我们面对的敌人只会更强大。这是一种巧妙的策略,将中俄关系作为杠杆,试图撬动更多的西方支持。
![]()
制裁网漏成了筛子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清单的政治意图上移开,将其作为一面镜子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一个千疮百孔的全球化体系和一套近乎失灵的国际制裁。
俄罗斯无疑是这个星球上被制裁得最狠的国家,但现实却狠狠地打了脸。一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里,藏着96个外国零件。俄军使用的无人机中,来自国外的组件更是超过10万个。这面镜子照出的,是制裁这张大网,在复杂的全球贸易链条面前,脆弱得如同“纸老虎”。
![]()
漏洞究竟在哪?答案是全球供应链中无处不在的“灰色地带”。俄罗斯通过第三国转口贸易,轻而易举地绕开了封锁。民用科技和军用科技的界限本就模糊,一个用于家电的微处理器,稍加改造就能用于无人机。
想要彻底切断这种联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恰恰是全球化体系的天然属性。更让西方感到挫败的,是俄罗斯经济展现出的惊人韧性。在欧洲市场大门关闭后,俄罗斯的能源迅速找到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新买家,财政收入得以维持。
![]()
同时,大幅增加的军费开支,又反过来刺激了国内制造业,维持了经济的运转。尽管有西方专家甚至俄罗斯自家的经济部长都曾发出衰退警告,但克里姆林宫用行动证明,他们已经找到了在制裁下生存的模式。
谁在真心谁在演戏
可以说,这份清单就像一滴滴入水中的墨,它没有让水变得更清澈,反而让早已存在的各种颜色——分歧、疲劳与冷漠——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
![]()
西方的反应堪称一场“标准流程”的表演,英国政府立刻表示“高度重视”,声称已禁止数千种商品对俄出口,并威胁要对违规企业处以巨额罚款乃至刑事起诉。美国和欧盟也重申,早已扩大了对芯片、传感器的出口管制。
但这些义正辞严的表态,与另一番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的援乌法案在国会久拖不决,欧洲多国民众因生活成本飙升而对无休止的援助感到厌倦,甚至走上街头抗议。这种口头上的“政治正确”与行动上的迟疑,暴露了西方世界日益加深的战略疲劳。
![]()
中方的回应则冷静得像一门精准的几何学,面对指控,中方强调中俄贸易“光明正大、合法合规”,完全符合世贸规则,并重申了劝和促谈、反对单边制裁的一贯立场。这种拒绝被卷入对方情绪化叙事的战略定力,与基辅的急躁形成了鲜明反差。
最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的反应——或者说,是“零反应”。克里姆林宫对这份清单几乎不置一词,他们选择用最强硬的方式来回应:持续不断的军事打击。
![]()
当全世界都在讨论清单上的零件来自哪里时,俄罗斯用又一轮大规模空袭,摧毁了乌克兰更多的基础设施。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表态,一种对舆论战的蔑视,它仿佛在说:你们可以继续在社交媒体上辩论,而我们,选择在战场上解决问题。
结语
泽连斯基的“清单政治”,无疑是一次短期内极其成功的舆论操作。它成功地转移了焦点,施压了盟友,也巩固了自身“悲情英雄”的形象。然而,这种策略的边际效应正在急速递减。
![]()
当同样的“卖惨”叙事被反复上演,国际社会的同情心和观众的注意力都会被慢慢耗尽。人们开始意识到,这更像是一场沉迷于政治表演的“话语防御战”,一种“我弱我有理”的逻辑陷阱。
最终,战争的走向从来不是由一份清单,或是一场网络骂战决定的。它取决于战场上真实的炮火、后方经济的耐力,以及大国之间冷冰冰的力量均衡。清单的喧嚣终将散去,当舆论的潮水退去后,人们会发现,决定一切的,依然是那条亘古不变的冰冷法则:实力。
![]()
观察者网2025-10-07《泽连斯基“乱咬”:俄罗斯武器含美中英德日韩零部件》
鲁中晨报2025-10-05《俄对乌边境城市发动空袭,波兰凌晨紧急出动战机:“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