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万亿美元,相当于近90万亿元人民币,这是贝莱德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资产管理规模,它已经成为了全球金融市场上无人能忽视的巨无霸。
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家掌握着惊人财富的美国资产管理公司,其实起源于一次惨痛的失败。
1986年,当时还在第一波士顿银行工作的拉里·芬克,因为一次判断失误,导致他的部门亏损了1亿美元。
正是这次失败,催生了后来影响整个华尔街的犹太资本巨头,贝莱德帝国。
![]()
芬克在第一波士顿银行工作时,曾是抵押债券市场的明星人物,他参与发明的CMO(抵押担保债券)产品,一度被市场视为革命性的创新。
然而,金融市场的残酷就在于今天的创新可能变成明天的灾难。
1986年,美联储的连续降息引发房贷市场出现空前还款潮,芬克团队积压的大量Z债券价值暴跌。
屋漏偏逢连夜雨,1987年又发生了著名的“黑色星期一”股市崩盘,芬克的团队最终亏损了1亿美元,他本人也不得不离开了第一波士顿。
但芬克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相反,这次失败让他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
离开第一波士顿仅仅几天后,芬克就召集了一个精英小组到他家中讨论新的事业,这个小组的八个人,后来被称为贝莱德的八大联合创始人。
芬克的团队需要启动资金,于是他找到了黑石集团的苏世民。
尽管芬克有之前亏损1亿美元的记录,但苏世民在咨询了一位朋友后,得知“拉里·芬克依然是全华尔街最有才华的人”,于是决定支持他。
1988年,黑石集团旗下设立了一个名为黑石财务管理集团的部门,这就是贝莱德的前身。
芬克的团队与黑石分别持股50%,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
贝莱德能够迅速崛起的关键,就是他们开发了一套名为“阿拉丁”的电脑系统,这套系统的全称是“资产、负债、债务及衍生品投资网络”。
阿拉丁系统的第一个版本是在一台价值两万美元的工作站上编码的,当时摆放在办公室的冰箱和咖啡机之间。
就是这样一套简单的系统,后来成为了贝莱德风险管理的核心。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芬克坚持为新雇员配股,这使得黑石的股份被快速稀释。
最终,黑石在1994年以2.4亿美元的价格将股权卖给了匹兹堡国家银行,贝莱德由此独立发展。
![]()
进入九十年代,全球资本市场发生了三个关键变化,贝莱德都踩准了节奏。
第一是债券市场的持续发展,加上各国养老金、保险基金等长期资金需要稳定投资回报,贝莱德在这一领域的口碑迅速建立。
第二是股权资产管理需求上涨,它开始涉足股票投资,并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第三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前面已经说过,贝莱德开发了名为阿拉丁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分析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它能同时监控和管理全球数以千计的投资组合,实时分析风险暴露,这个工具非常重要,后来几乎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
![]()
新世纪后,各国资本市场更加开放,跨境投资和全球资产配置成为趋势,贝莱德利用它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成功进入欧洲、亚洲、澳洲等地区,在全球范围承接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各国社会保障基金、大型企业退休金在内的各种资金。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每进入一个市场,它都得适应当地的法律和监管环境,同时与当地机构合作,这种合作模式比单纯的收购要稳健,也让它在各国更容易被接受。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对所有金融机构的重大考验。
大量投资银行倒闭或被迫重组,市场恐慌之下,很多大型资产持有人需要一个可靠的平台来管理资金和评估风险。
![]()
贝莱德在危机中反而进一步扩大影响,它不仅帮助美国政府处理一些复杂的金融资产,还在市场信心低点时进行了收购,比如收购了巴克莱的全球投资管理业务。
这次收购让它的规模直接跃升为世界第一。
危机后的几年,全球在风险管理上更加谨慎,各类资金流入这些被认为稳健的大型管理公司,贝莱德也因此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
十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意味着它几乎参与了全球每一个重要行业的资本流动,从能源、科技到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它资金的影子。
这种规模带来的影响力,不仅仅是金融领域,还会渗透到经济政策制定。
比如一国的养老金大部分委托贝莱德管理,那么它的投资方向、风险偏好甚至一些宏观判断,都可能影响到该国的资本市场走势。
![]()
今天,贝莱德的资产规模比许多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它旗下的比特币ETF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ETF,在印度设立的合资公司也蒸蒸日上。
其崛起历程,实际上就是信息化和金融资本结合的产物。
阿拉丁系统就是一个整合了市场数据、模型分析、风险监测的决策系统,让管理者在分秒之间就能掌握全球投资的动态。
在今天这个数据量巨大、信息更新极快的世界,谁能更快分析风险,谁就能占据优势。
贝莱德抓住了这个方向,而且在不断迭代中保持领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