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之日,寒云漫卷,我立于晨露未晞的拳场,周身被清冽的秋气包裹。忽有一缕内气自丹田升腾,随“棚”劲舒展双臂,如鸿雁振翅,竟不自觉演了招“大鹏展翅”。身旁三女儿福林快门轻响,定格下这帧画面时,我恍惚仍在梦中——谁能料想,眼前这位拳脚生风的武者,20天前的9月18日,还在鬼门关前与心梗缠斗,抢救室的灯光曾是生命里唯一的亮色。
![]()
那天抢救结束,医生力劝我住院安支架,我却摇了摇头。并非执拗,而是深知抢救能救急症,却救不了日积月累的生命亏空。出院时,我攥着医生的叮嘱,更攥着一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我要靠自己,把身体从病痛的泥沼里拉出来。
![]()
此后的日子,重新拾起太极拳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每日晨光熹微,我便踏着霜华练拳:“捋”劲如行云流水,卸去周身浊气;“挤”劲似春潮破冰,唤醒沉寂的气血;“按”劲若大地承托,稳稳扎根生命的底气。每一招每一式,都伴着“虚领顶劲”的要领,让内气在经络间畅行无阻。练到酣处,汗水浸透衣衫,竟生出“炼精化气”的玄妙——仿佛每一次呼吸都在与天地对话,将秋寒化作温煦的阳气;再到“练气化神”,四肢百骸都似被元气充盈,先前因病痛蜷缩的生命,渐渐舒展如寒露后的秋菊,虽经寒霜,却更显风骨。
![]()
有人问我,心梗初愈便练拳,不怕风险吗?我却想起丹道里“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境界——生命从不是脆弱的琉璃,而是能在磨砺中愈发坚韧的璞玉。先前阳气亏虚时,我整日倦怠思静,连起身都觉费力;如今拳架流转间,阳气如春日嫩芽般生发,连脚步都变得轻快。这才懂了“生命在于适当运动”的真意,中老年人的健康,从不是躲在温室里避寒,而是在中华传统拳术的滋养中,让气血常流、精神常振。
太极拳的妙处,远不止强身健体。“棚捋挤按”藏着处世的智慧,“虚领顶劲”透着立身的气节,它是中国传统文化酿出的琼浆,饮之能润养身心。我常想,若当初顺从地躺在病床上,如今或许仍在依赖药物度日,哪能有这般“炼到粉碎虚空”的通透——病痛曾是生命里的一抹悲情,却因太极拳的加持,酿成了唯美的生命赞歌。
寒露时节的风又起,拂过我汗湿的衣襟,却吹不散周身的暖意。我望着远方初升的朝阳,忽然想对所有中老年人说:别把自己困在“病人”的标签里,我们的生命,该如太极般圆融而有力。去学一套太极拳,练一套八卦掌吧,让“练精化气”的韵律,驱散岁月的阴霾;让“炼气化神”的力量,撑起生命的宽度。毕竟,寒露虽寒,却冻不住向上的生机;病痛虽苦,却挡不住向暖的人心——当拳起气涌时,我们便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里,把有限的生命长度,活成无限的生命风光。
海平 写于昆明西山龙门
本文由《海平说》专栏特约嘉宾云南海平民俗文化传承中心院长、上海交大老子书院昆明分院院长海平先生撰文
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节目《人物至》全网刊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