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乔
“14 岁考清华、高考拿满分,却放话‘宁可在美国住下水道、捡菜叶,也不回中国?”
何碧玉曾是中国高考史上至今唯一的满分传奇,14岁便以750分满分考入清华大学,被誉为“神童”。
![]()
但清华毕业后,她却选择赴美深造,24岁就成功拿下神经科学博士学位。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天才少女在学成后竟拒绝回国。
甚至留下惊人言论:“我宁可在美国住下水道、捡菜叶过日子,也绝不回中国!”
![]()
随着时间推移,当年的少女早已事业有成,但围绕她的争议从未停歇。
有人说她是“白眼狼”,有人说她“崇洋媚外”。
如今20多年过去了,她过得怎样,当初又为何拒绝回国?
![]()
14岁天才学霸创下高考满分神话
千禧年之际,对于中国高考史来说,是一个被“何碧玉”这个名字彻底震撼的年份。
14岁,绝大多数孩子还在初中校园里懵懂成长,为学业努力奋斗。
![]()
而何碧玉却已经站在了高考的考场上,并且以750分满分的成绩,成为了河南省理科状元。
1985年,何碧玉出生在河南新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老师,这样的家庭环境给予了她良好的成长氛围和教育资源。
小学五年级时,她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河南省新乡市一中的“少年班”。
![]()
这个少年班,是专门为那些天赋异禀、智力远超同龄人的孩子设立的。
4年的时间里,需要学完小学六年级到高中的所有课程。
凭借着天赋与努力的完美结合,她很快就在少年班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班级里的第一名。
初中到高中的所有学科知识,她都掌握得炉火纯青,最终顺利从少年班毕业。
![]()
2000年,14岁的何碧玉在父母的支持下,走进了高考考场。
考场上,她镇定自若,面对比自己年长几岁的考生,没有丝毫的紧张与怯场。
最终,她以750分的满分成绩,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河南省理科状元,震惊了整个教育界的同时,也成为了全国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
![]()
一时间,何碧玉的名字家喻户晓,她被人们视为天才少女,是无数家长和学生眼中的榜样。
同年9月,清华大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生:何碧玉。
14岁的她,带着高考满分的光环,踏入了这所中国顶尖学府的大门,成为了这所高校里生物科学专业年纪最小的学生。
![]()
尽管年龄上与同学们存在较大差距,但她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超乎常人的学习能力,很快便在众多优秀学子中脱颖而出。
在清华的四年时光里,她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想要有更高的成就和作为。
![]()
而当时,国外的一些顶尖大学在生物科学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拥有更先进的实验设备、更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更开放的学术氛围。
于是,一个出国留学深造的想法在她心中悄然萌芽:她渴望走出国门,去探索更高的科学领域。
![]()
赴美抉择与争议,如今的她怎样了?
2004年,对于何碧玉来说,是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19岁的她从清华大学顺利毕业,凭借着在清华期间的优异表现和出色的科研成果,她获得了公费赴美留学的宝贵机会。
![]()
这个消息让何碧玉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她终于有机会去接触国际顶尖的科研资源,开启新的学术征程,忐忑的是她即将远离家乡和亲人,独自面对未知的异国他乡的生活。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科研的执着追求,何碧玉踏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进入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继续深造。
![]()
这所大学在全球享有盛誉,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设施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在神经科学领域更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这里求学的五年时间,她在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些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就在外界所有人都以为她即将学成归国时,她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留在美国发展。
这个消息传回国内后,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国内纷纷对她的选择表示质疑和不满。
有人骂她“忘本”,有人讽她“崇洋媚外”。
![]()
面对国内的质疑和批评,她解释说,美国的科研环境更适合她的研究。
她认为,自己选择留在美国,只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科研条件,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并没有其他的目的 。
但显然这番解释并没有平息国内的舆论风波。
![]()
许多人认为,她是国家精心培养出来的顶尖人才,国家在她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从小学到清华,再到公费留学,她享受了国家给予的诸多优惠和支持。
大家期望她学成归国,为祖国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可她却选择留在国外,这无疑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
![]()
甚至有人在网上留言指责她“吃中国的饭,却不为中国做事”,就是个典型的“白眼狼”。
不过,也有一些人对何碧玉的选择表示理解。
毕竟,何碧玉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才有如今的成就,她有权利来选择自己的未来的道路。
![]()
而且,在科研方面美国确实拥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像何碧玉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来说,留在国外可能更有利于她的学术发展。
再加上她父母对她的培养,金钱和精神上的支持,相信都会选择“择木而栖”。
但外界议论纷纷的声音不绝于耳,何碧玉也始终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
![]()
时至今日,20多年过去了,她又过得怎样?
如今已经40岁的她,在美国纽约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虽然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但她依旧在神经科学领域继续着她的研究工作。
在科研上,何碧玉在神经科学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先后发表了60篇学术论文。
![]()
这些论文在相关领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平心而论,相较于她曾经的天赋和外界对她的极高期待,她目前取得的科研突破,还不算特别突出。
早已经习惯了美国生活方式的她,在美国拥有着稳定的工作和生活。
![]()
不过,国内早已实现弯道超车,短短几十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多年走过的路。
这不仅仅是国内学者夜以继日地钻研、探索,还有国外留学归来的学子带回来的成熟的技术。
不知道何碧玉再回过头来看如今的中国,内心会不会有所动摇。
![]()
结语:
站在中立的角度,不用道德绑架来评论,放在以前会非常气愤,非常厌恶这种人。
但放在现在,感觉她的选择没问题,只是有点不道德。
不管是人品问题,还是选择问题,但那又怎样呢,人各有志。
与其纠结像何碧玉这样的“人才外流”,倒不如真正反思一下咱们的环境。
信息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