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失控,制造业缩水,欧洲乱得像锅粥,表面全是俄乌战事和制裁互搏,其实背后水深得很,不少人都盯着这场表演,却没人问是谁把欧洲推到这步田地,偏偏欧洲自己就像失了魂,只会被牵着鼻子走,谁是真正的导演,谁在下大棋,大家看得一头雾水。
俄乌战争看起来像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地缘纠纷、一场失败的谈判最终砸到了东欧平原,实际上根子早埋下了,谁都记得北约东扩,一点点把成员国从16扩到32,俄罗斯觉得自己活活被包了饺子,东面顶到家门口,左劝右劝递话递信,西方不当回事,嘴上说欢迎融入,骨子里要的就是堵死俄欧之间回旋余地,这场冲突其实就是北约扩张的产物,欧洲跟着起哄,最后谁也下不了台。
前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句话把锅直接甩了出来,她说得很明白,真正坐在欧盟谈判桌上一拍桌子的不是谁别的,正是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
每次德国和法国刚想拉俄罗斯谈两句,这几家就先跳出来,高分贝呼喊说不能让步,必须顶住,制裁得加码,气氛刚缓和点,他们立马撩拨舆论,说俄罗斯威胁要入侵,把议题往极端上拽。
法德本来还有点小算盘,想着至少别彻底闹翻,这下全被搅黄,谈判气孔全给堵死,制裁一条道走到黑,欧盟自己人越来越对不上号。
最后谁有利?华盛顿。东欧阵营说到底就是美式战略的扩音器、二传手,把反俄情绪拱火吹大,搞得欧盟啥事都只能硬扛,内部各唱各的调,拆台起哄,欧洲一点系统性自救能力都没剩下。
德国以前靠着俄罗斯的天然气稳坐欧洲制造业头把交椅,顺风顺水,能源成本低,出口订单多,德企老板们捞得风生水起。但北溪管道炸了,谁干的没人敢说,柏林嘴上硬,心里全明白,可是查也不查,顶多象征性地发几声牢骚,最后全部忍气吞声。
美国一句话,俄气断供,德国跳得比谁都急,能源价格飙升,企业成本直上天,半数工厂咬牙撑着,有的直接关停或考虑外迁,政府还在拼命扮强硬,一副“欧美盟友铁板一块”的姿态,实际整得自己四分五裂。
法国产业同样受拖累,企业界私下抱怨,但在国际舞台没人敢公开叫板美国,欧盟层面凡是能源、产业、金融重大决策,基本每次都是隔洋过海,“美利坚说行,欧盟才点头”。所有人都明白背后谁才是真大哥,德国、法国这些本来敢拍桌子的大国,现在个个成了听话小弟,全靠表演硬撑。
制造业订单锐减,能源账单一夜翻番,德国的工厂老板们已经快数不过来了。
过去仗着俄罗斯的便宜天然气,开机用电和钢铁熔炉都没压力,现在全靠进口美国和中东的液化天然气,价格贵不说,还经常断供,谁还会投入新工厂?
欧洲各国原本引以为傲的高附加值产业,眼看着外迁到美国和东南亚,口号喊得响,机器却彻夜停摆。原材料涨价,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美国那边浑身是买家,欧洲只剩下“环保禁令”自我感动,订单慢慢飞走,大型化工、汽车、机械巨头叫苦连天,裁员潮一波又一波,“德国制造”开始变成新闻里的一句自嘲。
法国、意大利更没好到哪里去,能源依赖加剧,企业市场份额直线缩水,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老牌工业国的脸面全被打烂。
北溪管道留下一地残骸,谁做的谁心里都清楚,柏林到现在不敢追查到底,嘴上硬撑背地里想哭,整个欧盟深层危机展开,产业基础动摇,人才外逃,谁还想着什么“欧洲复兴梦”,眼下就是“捂紧钱包活下去”。
美国根本没打算掩饰自己的算盘。俄乌战争一打响,华盛顿立刻开启制裁大跃进,俄气断供、欧洲能源短缺,欧洲老大们还在政客嘴炮上喊团结,实际上全被美国抓住了死穴。
武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拜登政府一路把军备清单抛到欧盟脸上,德国法国硬着头皮全盘接收,什么爱国安全、对抗威胁的幌子底下,是美国军火商满脸笑意。北约体系越拉越大,东欧小兄弟们拱火出主意,波兰、立陶宛一马当先,欧洲传统大国反而被席卷裹挟,政策空间几乎消失,嘴上说自家利益优先,回头一样挤在美方桌下排队。
能源政策也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美液化天然气船队趁机大举进军欧洲市场,价格比起过去俄罗斯管道天然气贵了不止一星半点,但欧洲没得选,还得装作积极“能源多元化”,心里有苦说不出。德国北溪管道空留废墟,谁赔偿、谁追责?一句话都不敢吭声,偏偏美国市场敞开大门,诱惑欧洲资本和产业外流,把产业链整条拖去自己家门口,欧洲政客只能干看着,一纸条约一纸承诺都敌不过美元的吸引力。欧盟没人能阻止美国军火和能源渗透,连产业政策都全盘配合对俄脱钩,不仅输掉了能源,也输掉了话语权。
欧盟内部彻底失去凝聚,美国抛出“保障欧洲安全”的旗号,分裂加剧,东欧硬顶,西欧妥协,阴谋论铺天盖地,但实际行动就是顺着美国意志一路滑行,俄罗斯成了共同“假想敌”,欧洲慢慢变成地缘竞争中的马前卒,自己都没大权,别人让怎么走只能怎么走。
各国议会、民众都琢磨着怎么救经济,领导人还是按着美方剧本念台词,“能源独立”“军事自强”喊得响,实权早被人牵着,经济、政策、产业统统搭上一把火徘徊在衰退边缘,谁再反对,都被打成“亲俄”、“背叛欧洲利益”,舆论连个喘息口都不给。
欧洲现在不是在创造新格局,而是在美国脚下被捏成一块面团,谁想多说一句,立刻被边缘化。从头到尾,这盘棋主角从来不是谁坐在布鲁塞尔开会的那些人,真正的“局外人”远在大西洋彼岸,主意打得贼精,欧洲还得咬牙装清醒。
欧洲今天的困境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也不是一场战争或者一个糟糕决策单独造成的,靠着美国“安全盟友”的美名头上套,能源政策、产业链、金融规则几乎条条受制,没有俄气支撑的德国全球制造神话塌了,法意西的产业也是跟着塌,几十年养起来的工业优势说没就没。
表面上还在讲“团结”,实际一个个心知肚明都在自保,默克尔一句话揭了底——全靠外部保护,结果保护成了最大风险,经济资源被悄悄割走,决策空间被压缩,表面独立,实则早就变成外部博弈的砝码。
民众对能源价格暴涨、企业关门、失业潮怨声载道,政治分裂一触即发,说是觉醒吧,嘴上骂美国多,行动上照样抓住美国不松手,主权、产业、能源都像是拱手送人。
欧洲会不会翻身,现在谁也不敢打包票,这样一路继续下去,到底谁来收拾残局,到底欧洲还有没有第二次机会,没人给出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