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元两个菜,这是吃了龙王吗?”
10月6日,在惠州的游客杨先生发视频吐槽被“宰”了。
一盘蛏子,一盘螃蟹,竟然高达661元。
![]()
视频中的蛏子平平无奇,估计也就一斤左右,可却要价204。
螃蟹更是离谱,只能看到一两只,个头也不算大,却价值451元。
再加上6元茶位费,总共661元。
![]()
出乎意料的是事情闹大后,不少网友都表示被这家店“坑”过,并且进行了投诉。
可这家店不仅没倒闭,竟然还生意红火,评分高达4.8。
如此反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店家又是怎么回应的?
![]()
消费争议爆发
2025 年 10 月 6 日,刚毕业的大学生杨先生在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霞涌街道小径湾旅游时,一段海鲜消费经历让他陷入困扰。
当天傍晚,他走进一家海鲜餐馆,原本计划使用团购套餐就餐,却被店员告知促销期已过,只能单点。想着在海边品尝新鲜海鲜,他便点了一盘蛏子和一盘螃蟹,期间多次询问价格均未得到明确回应,店员让其 “先吃再报价”。
![]()
用餐结束后,服务员递来的账单让他瞬间愣住 —— 蛏子售价 204 元,螃蟹 451 元,加上每位 3 元共 6 元的茶位费,两菜总计 661 元。
杨先生将这段经历拍摄成短视频发布至社交平台,视频里,他对着镜头展示桌上的剩余菜品:蛏子残骸散落盘中,从分量判断约一斤左右;螃蟹仅剩空壳,能看出原本仅有一两只,外壳尺寸也只是常见海蟹大小。
![]()
“661 元两个菜,这是吃了龙王吗?” 他在视频中无奈发问,还提到邻桌一位中年男士同样遭遇高价消费,对方点了 3 个菜花费超 1000 元,最终未提出异议,默默付款离开。
作为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杨先生坦言当时担心在外地引发冲突,只能按账单金额付款,事后越想越委屈才选择曝光。
这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截至当日中午,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 2.5 亿,讨论量超 6.2 万。
![]()
大量网友在评论区分享类似经历:有游客称曾在此类海鲜店消费时,店家称重动作迅速,自己怀疑分量不足却无法举证。
更反常的是,检索涉事餐厅在美团平台的评价信息发现,店铺显示人均价格为 33 元,不少评论的人均消费在 30 元至 40 元区间,但部分差评显示实际人均消费达 300 元,这种悬殊差异让公众质疑店家存在 “刷单控评” 行为。
![]()
官方快速响应
10 月 7 日上午,霞涌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已注意到网友反映的情况,街道办已安排人员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前往涉事餐厅开展现场核查。
调查组重点核查了店内海鲜明码标价情况与计量器具准确性,发现海鲜池旁虽有价格公示,但部分高价海鲜未在消费者点餐前主动明确告知具体售价;现场校准的电子秤中,有 1 台存在轻微误差,虽未超出国家规定范围,但不符合旅游景区商户服务标准。
![]()
惠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同步通过官方渠道呼吁有类似消费争议的游客提交凭证,截至 10 月 8 日,已收到 17 起相关投诉,工作人员正逐一与投诉人沟通核实细节。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值班人员回应称,已联系商家和投诉人进行协调处理,但具体调查细节需等待正式通报。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此前就有打击海鲜消费乱象的先例,2024 年 5 月曾对巽寮群益海鲜市场涉嫌缺斤短两的商户作出 “挂黄牌”、立案查封等顶格处罚。
![]()
老板身份曝光
随着调查深入,涉事店家经营者的身份逐渐清晰。根据工商登记信息,该海鲜餐馆经营者为陈某,企业成立于 2020 年 3 月,注册资本 30 万元,经营范围包括餐饮服务、海鲜零售等。
进一步查询发现,陈某在惠州还关联 2 家餐饮企业,均位于旅游景区周边,主打海鲜餐饮业务。
![]()
据霞涌街道餐饮行业从业者透露,陈某名下餐馆长期针对外地游客经营,利用游客对海鲜品类和价格不熟悉的特点,采用 “模糊报价”“分量缩水” 等方式盈利。
周边商户证实,陈某团队此前就因价格问题与游客发生过纠纷,多以退款方式私下解决,并未受到实质性处罚。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24 年 8 月,陈某关联的另一家餐馆曾因 “未按规定明码标价” 被市场监管部门警告并罚款 1000 元,但该处罚未影响其正常经营。
![]()
店家发声回应
面对舆论压力与官方调查,涉事海鲜餐馆经营者陈某于 10 月 7 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回应,否认 “宰客” 指控,称店内定价符合市场规律。
他解释杨先生所点菜品的价格构成:蛏子单价 68 元 / 斤,实际称重 3 斤,收费 204 元;螃蟹为膏蟹,单价 188 元 / 斤,称重 2.4 斤,收费 451 元;茶位费按 2 人计算,每人 3 元共 6 元,总计 661 元。
![]()
陈某强调,顾客点菜时已明确告知价格与斤数,实际收费甚至低于标价(膏蟹标价 288 元 / 斤),进货价约 160 元 / 斤,加上人工、租金等成本,利润空间有限。
他表示将公开监控视频佐证 “明码标价”,并提到曾尝试联系杨先生沟通但未获回应,若顾客认为价格不合理,可通过有关部门正当投诉。针对点评平台价格差异问题,陈某称低价评价多来自早年团购套餐消费,与当前单点价格不具可比性。
![]()
事件后续进展
10 月 6 日晚,事件出现转折。
杨先生在抖音账号发布微信群聊截图,显示陈某团队向其退还 400 元,双方达成调解:杨先生删除投诉视频并 “终止一切影响商家做生意的行为”,商家一次性支付退款。
截图显示,群聊中还有疑似街道办工作人员的第三方在场见证调解过程。10 月 7 日,记者联系杨先生和餐厅方,均未得到进一步回应,杨先生此前发布的投诉视频已从平台删除。
![]()
截至 10 月 8 日,官方未发布正式调查结论,但涉事餐馆已恢复正常营业。不少网友对 “退款删帖” 的处理方式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妥协可能掩盖行业普遍存在的价格乱象。
极目新闻评论指出,400 元退款或许只是商家 “息事宁人” 的成本,而非 “主动纠错”,核心的 “价格是否明码”“分量是否合规” 等疑问仍未得到明确解答。
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虽双方已和解,但针对海鲜餐饮行业的专项检查仍在进行,将重点整治 “模糊报价”“缺斤短两” 等问题。
![]()
结语
此次 “两菜 661 元” 事件,不仅暴露了旅游景区餐饮消费领域的监管漏洞,也引发公众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思考。
即便个体纠纷以退款告终,如何通过常态化监管杜绝 “海鲜刺客”,仍是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的重要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