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底工作
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跟着小北走进
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
看看隧道建设团队
是如何操控盾构机
穿越多种地质岩层
在江底68.58米进行掘进施工
过江大盾构
掘进里程达到2370米
![]()
清晨六点半,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项目工程师武文清就到了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施工现场,对着工友们反复叮嘱:“安全帽要戴正,反光马甲别忘穿。”安全宣讲结束后,他和工友们一起走向隧道深处,江底新一天的掘进工作就此开始。
![]()
武文清负责的是4号线二期过江大盾构隧道施工。这条线路起于一期龙江站,下穿夹江、江心洲等区域,最终到珍珠泉东站,全长约10公里。其中过江隧道是关键节点,从建邺区江心洲中间风井出发,下穿长江大堤、潜洲和主航道,到滨江站接收,隧道全长3062.6米,掘进最低点在长江水面下68.58米,是目前长三角过江地铁隧道的最深纪录。
截至9月底,过江隧道盾构管片已拼装到1185环,掘进里程达2370米,完成了全程的77%,隧道内中隔墙等附属设施也在同步施工,项目按计划推进。
国内首次应用,同步注双液浆
![]()
跟着武文清乘施工升降机到隧道底部,能看到成型的隧道管壁平滑顺直。这里施工采用了同步注双液浆技术,这在国内过江地铁隧道中还是首次应用。武文清介绍,隧道最大覆土厚度约56.7米,最大水土压力达7.4bar,相当于盾壳上指甲盖大的地方要承受7.4千克重量,之前为解决高水压下渗漏水、管片上浮等问题费了不少劲。
而同步注双液浆技术把液浆凝结时间从传统单液浆的6—10小时,缩短到10—15秒,管片上浮、错台精度都能控制在标准内,再加上油脂注入量与压力“双控”,有效降低了盾尾渗漏水风险。
![]()
在盾构机驾驶室里,司机周达正跟武文清汇报进度。监控屏幕上,掘进参数、设备状态、盾构机姿态等数据实时跳动,施工动态一目了然。
定制款盾构机,挑战13种地质
![]()
长江江底地质复杂,隧道要穿越粉质黏土、卵砾石、泥质砂岩等13种地层,还有强度不均的复合地层,对盾构机控制和掘进效率影响很大。武文清说,刚开始从始发井推进时,以粉质黏土、粉细砂为主,每天能完成8环施工;现在到了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区域,岩石硬度变大,每天只能推进2环左右。
为应对复杂地质,项目部“量身定制”了“新征程号”泥水平衡盾构机,配备了常压换刀、刀具磨损检测、管片上浮自动监测等系统。针对泥岩地层易结泥饼的问题,盾构机的刀盘高压冲刷系统还做了增强,箱侧面预留20处冲刷口,停推时能外接高压泵辅助冲刷,避免渣土堆积。
![]()
离开现场时,武文清还在跟工友交代:“现在是江底施工关键期,得控制好参数,不能急,每推进50厘米就要增强环流洗舱。”
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是南京第4条过江地铁线,建成后将加快长江两岸融合发展,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给市民过江提供更便捷的选择。
素材来源 | 南京建设
编辑 | 范馨儿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