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夜,注定不平静。
南边,台风“麦德姆”刚刚完成“双登陆”,狂风暴雨肆虐华南;北边,一条横跨千里的巨大秋雨带持续发威,多地暴雨如注。而更让人揪心的是,新一轮强降雨即将覆盖广西、云南,中秋团圆夜,不少地方与风雨为伴。
数据显示,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已于10月6日凌晨在广西防城港沿海二次登陆!此前,它已于5日下午在广东湛江以14级强台风级(42米/秒)首次登陆。这是今年首个触发台风红色预警的台风,也是近年来少有的“双登陆”台风,其强度和影响范围都堪称“重量级”。
![]()
登陆前后,“麦德姆”带来的极端降雨令人触目惊心。在海南,海口、琼山等地出现24小时降雨量≥250毫米的特大暴雨,部分站点突破230毫米;在广东,雷州半岛最大降雨量高达406毫米,相当于一天下了半年的雨!而随着它进入广西,风雨强度丝毫未减:北海、涠洲岛国家站再次录得特大暴雨,局部最大降雨量突破300毫米,城市内涝严重,交通受阻。
更严峻的是,虽然“麦德姆”的中心正贴着中越边境向西移动,逐渐减弱,但它的外围螺旋雨带依然强大。这条巨大的雨带正随着台风环流北抬,即将覆盖广西西南部的崇左、百色,以及云南东南部的文山等地。这些地区刚刚经历过台风“博罗依”带来的强降雨,土壤含水量已接近饱和,如今再遇新一轮暴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风险极高,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
为什么“麦德姆”能带来如此极端的降雨?除了台风本身水汽充沛外,关键还在于它与副热带高压和北方冷空气的“配合”。副高像一堵墙,把台风牢牢“钉”在华南沿海,使其移动缓慢,导致风雨在同一区域长时间“滞留”。同时,北方冷空气南下,在副高边缘与台风暖湿气流激烈交汇,进一步激发了对流,加剧了降雨强度。
而这股“秋台风+秋雨”的组合拳,不仅影响华南,还波及全国。从陕西、甘肃到河南、山东,一条横跨西北、华北的巨大秋雨带持续摆动,多地出现连续性强降雨。
![]()
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部、四川盆地、黄淮等地将持续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累计雨量普遍超过100毫米,部分地区可达250毫米以上。这场“超长版华西秋雨”预计将持续到10月中旬,堪称“国庆限定版梅雨”。
与此同时,南方多地却在经历“史上最热国庆”。南昌、杭州、长沙、福州等地高温持续,不少省份刷新了历史最晚高温纪录。这背后,依然是强大的副高在“作祟”。它像一个巨大的“热盖子”,牢牢罩住南方,阻挡冷空气深入,导致高温“退而不走”。
![]()
而就在“麦德姆”逐渐远去之际,西太平洋上又传来新动静——第22号台风“夏浪”的路径出现了大调整!
最初,各大气象机构预测“夏浪”可能进入东海,影响我国东部沿海。但最新数据显示,由于副高位置偏强,引导气流发生变化,“夏浪”已基本放弃西进路线,转而缓慢北上,大概率将在日本以南海域转向,不会直接登陆我国。
尽管如此,“夏浪”的强度依然不容小觑。美国GFS模型预测其巅峰强度可达超强台风级的17级以上,中心气压低至946百帕。即使它不登陆,其庞大的风圈仍可能给日本中部带来强风雨,而我国东部沿海也可能受到外围云系影响,出现阵雨或大风。
![]()
更让人关注的是,一个新的热带扰动95W正在西太平洋上活动。它曾一度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压(TD),但随后又取消认定,说明其结构尚不稳定。目前各大机构预测,即使它最终发展为第23号台风“娜基莉”,也将一路北上,主要影响日本,对我国直接影响较小。
其实,10月出现多个台风并不罕见。这个季节被称为“秋台风”高发期,台风往往强度大、路径诡异、破坏力强。根据气候统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10月平均有3.5个热带气旋生成,今年“麦德姆”和“夏浪”接连出现,属于正常范围。
![]()
这个国庆,天气极端且复杂。华南刚经历“双登陆”台风的狂暴袭击,广西云南面临新一轮特大暴雨威胁;北方秋雨连绵,南方高温不退;而“夏浪”北上转向,95W扰动北上,我国近海台风威胁暂时缓解。但天气瞬息万变,尤其是“麦德姆”残余环流与冷空气结合,仍可能引发局地强降雨。请大家密切关注最新预报,安全第一,平安过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