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打电话、不送饭,连孙子生日只发红包。
结果儿子反而常回家了,还说:"妈,我有点想你'打扰'我。"
![]()
凌晨三点的八个字
早上七点,黄梅莹准时拨通儿子的电话。
起床了吗?吃早饭了吗?今天有什么安排?
![]()
儿子金铭雁在电话那头敷衍几句,匆匆挂断。
晚上十一点,黄梅莹又发微信查岗。工作结束了吗?别太晚睡。
手机屏幕亮起,儿子回复:知道了。
这样的对话每天重复,黄梅莹觉得自己在关心儿子,儿子却觉得窒息。
金铭雁留学归国后成立了摄影工作室。创业初期忙得脚不沾地,经常加班到深夜。黄梅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她开始频繁地"关心"儿子。
有一次,黄梅莹偷偷去儿子公司视察。看到儿子在会议室跟客户谈方案,她站在玻璃门外张望。
![]()
儿子抬头看到母亲,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会议结束后,儿子走出来,语气里带着克制的不满:妈,我在工作。
黄梅莹说,我就是来看看你,顺便给你带了汤。
儿子接过保温桶,说了声谢谢,转身回办公室。背影里写着疏离。
儿子结婚后,黄梅莹的焦虑更严重了。
她一天要给儿子打好几个电话,问的都是重复的话。吃饭了吗?工作累不累?儿媳对你好吗?
![]()
儿子接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
黄梅莹做了一桌子菜,等儿子回来吃饭。从下午五点等到晚上九点,菜凉透了,人没来。
她给儿子打电话,语气里带着委屈:我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你怎么不回来?
儿子说,妈,我跟你说过今天有应酬。
黄梅莹说,应酬能比妈妈重要吗?
![]()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挂断了。
黄梅莹坐在餐桌前,看着满桌子的菜,眼泪掉下来。
儿媳对黄梅莹客气,礼貌得像对待陌生人。每次见面都笑着打招呼,聊几句天,再无交集。
黄梅莹能感觉到那种疏离。
有次她去儿子家,儿媳正在厨房做饭。黄梅莹想帮忙,儿媳说,妈您歇着吧,我来就行。
语气温和,态度坚决。
黄梅莹坐在客厅沙发上,像个外人。
拍完《囧妈》那天,已经是凌晨三点。
![]()
黄梅莹躺在床上睡不着,拿起手机给儿子发了条微信:最近忙吗?保重身体。
十分钟后,手机震动,儿子回复:挺好的,谢谢妈。
礼貌、疏远、客套,黄梅莹盯着这八个字看了很久,比争吵更让人心痛的,是这种客气。
![]()
镜子里看到的自己
导演徐峥喊了声卡,黄梅莹演完一场戏,正在调整情绪。
徐峥走过来,笑着说:黄老师,您这演得也太真实了。
这句话像一根针,扎进黄梅莹心里。
![]()
剧本里的卢小花,控制欲强,爱唠叨,总想掌控儿子的人生。
黄梅莹突然意识到,自己跟这个角色一模一样。
拍《囧妈》的时候,有场戏是卢小花在火车上不停地给儿子夹菜。儿子不耐烦地说,妈,我自己来。卢小花委屈地说,我这是为你好。
演这场戏时,黄梅莹完全不用酝酿情绪。因为生活里,她就是这样对待儿子的。
杀青那晚,黄梅莹回到酒店,翻出儿子小时候的相册。
照片里,她总是紧紧搂着儿子。
去游乐园,她搂着;拍全家福,她搂着;儿子上幼儿园第一天,她还是搂着。
每张照片里,儿子都被她紧紧抱在怀里,像怕被人抢走似的。
![]()
黄梅莹看着照片,突然明白了什么。
她从来没有真正放手过。
儿子出生后,黄梅莹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他身上。白天拍戏,晚上回家蹬缝纫机给孩子改衣服。家里条件有限,她省下布票,全换成丈夫的毛线手套。
中年得子,这个孩子就是她的全世界。
儿子小时候,走哪儿都跟着她。妈妈妈妈地叫个不停,黄梅莹心里甜得像灌了蜜。
可孩子会长大。
![]()
留学那几年,黄梅莹经常因为思念儿子失眠。她给儿子发邮件,打越洋电话,恨不得每天都知道儿子在做什么。
儿子回国后,黄梅莹以为终于能天天见到儿子了。
结果儿子忙着创业,忙着恋爱,忙着结婚。
陪她的时间越来越少。
黄梅莹接受不了这种落差。她向丈夫诉苦,说儿子长大了,不需要她了。
丈夫金鑫安慰她:儿子只是太忙,年轻人压力大,咱们要理解。
黄梅莹听不进去。
![]()
她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儿子凭什么疏远她?
拍完《囧妈》,黄梅莹终于想明白了。
爱孩子没错。
错的是把爱变成了控制。
![]()
从洋房小姐到农场知青的底气
上海徐汇区的花园洋房里,黄梅莹度过了最无忧无虑的童年。
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大家闺秀。家里有佣人,有花园,有钢琴。
小时候的黄梅莹穿着蕾丝裙学跳舞,在少年宫是老师的心头肉。
![]()
13岁那年,姐姐带她去《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探班。
黄梅莹看到演员陶玉玲在镜头前的表演,整个人都被震撼了。
那一刻她决定,以后要当演员。
命运给了黄梅莹一个措手不及的转折。
16岁的黄梅莹,体验了崇明岛的农场的条件艰苦,住草棚,棚顶漏雨,每天扛着扁担去河道挑沙子,肩膀很快就磨破了。
红肿、溃烂、结痂,再红肿,疼得黄梅莹晚上睡不着觉。
深夜里,她摸着少年宫舞蹈班的老照片,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
可哭完还要继续干活。
半年后,黄梅莹在农场总部偶遇少年宫的同学。同学在文艺宣传队工作,看到黄梅莹的样子,当场就哭了。
在同学的帮助下,黄梅莹被调进宣传队。
命运又给了她一次机会。
总政文工团来上海招生,少年宫的老师专门赶到崇明岛通知她。
面试时,负责招生的王翠年老师看中了黄梅莹的气质和才艺。碍于她的家庭成分,王老师顶着压力隐瞒了这些,把她招进合唱队。
黄梅莹后来说,王老师改变了她的命运。
![]()
从合唱队报幕员,到话剧演员,再到电影演员。黄梅莹走得很慢。
拍《路漫漫》时,她遇到了演员金鑫。
一场雨戏,金鑫替她挡着人工降雨的水管,自己淋得透湿。
两人相爱了。
因为一场误会分开三年,又在北京街头重逢。金鑫拿半年存的粮票换了一条红围巾,当作求婚礼物。
黄梅莹说,这比婚纱还珍贵。
40岁那年,黄梅莹接拍电视剧《渴望》。
![]()
她饰演的王亚茹,性格复杂、偏执、敏感。观众恨得牙痒,也记住了她。
黄梅莹红了,从千金小姐到农场劳动者,从报幕员到知名演员,黄梅莹的人生就是一场跌宕起伏的大戏。
经历过这些,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
放手后的意外收获
黄梅莹做了个决定,惊动了所有亲友——与儿子划清界限。
不再主动打电话。不再送汤送饭。连孙子生日,也只是发个红包。
![]()
丈夫金鑫问她:真的不管了?
黄梅莹说:不是不管,是学会放手。
改变从细节开始。
以前黄梅莹每天和丈夫去菜市场,总要多买点菜,想着儿子可能会回来吃饭。
现在她只买两个人的量。
儿子爱吃的红烧肉,不做了。丈夫喜欢的清蒸鱼,多做一条。
以前她每周都要给儿子打好几个电话。现在手机拿起来又放下,告诉自己别打扰儿子。
![]()
以前她总想着去儿子家看看。现在克制住这个冲动,在家里学书法、练八段锦。
黄梅莹开始参加公益活动,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她发现,原来离开儿子,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很充实。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黄梅莹给了儿子自由,儿子反而不适应了。
第一个月,儿子还没什么反应。
第二个月,儿子主动打来电话:妈,最近身体好吗?
黄梅莹心里一热,表面上轻松地说:挺好的,你忙你的。
![]()
第三个月,儿子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家吃饭。
餐桌上,儿子说了句话,让黄梅莹差点掉眼泪。
儿子说:妈,你现在不唠叨了,也不再打扰哦我了,我反而有些不适应,有些想念。
黄梅莹笑着说:你小子,这是夸我还是损我?
一家人都笑了。
那顿饭吃得特别香。
现在,黄梅莹和丈夫住在一起,儿子儿媳单独住。两代人各有各的空间。
![]()
逢年过节,儿子会带着一家人回来。平时有空,也会过来坐坐。
黄梅莹不再追问儿子的工作,不再催促儿子生二胎。
她终于明白,父母的爱,最终要学会得体地退出。
现在75岁的黄梅莹,脸上没有了焦虑,多了从容。
她每天和丈夫一起买菜、做饭、散步。偶尔接个戏,演演配角。
生活平淡,心里踏实。
有人问她,后悔当初那么对儿子吗?
黄梅莹说:我后悔的是没早点放手。
![]()
放手不是不爱。
放手是更高级的爱。
给孩子空间,也给自己自由。
这场母子关系的逆转剧,最后的赢家是两个人。
参考信息:
80年代她凭《渴望》爆红,如今过得怎么样了?·文学城·2021‑09‑13
黄梅莹·维基百科
黄梅莹的全部作品(演员资料)·豆瓣网
人物传奇 | “老戏骨”黄梅莹,因《渴望》走红·360doc个人图书馆·2022-08-0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