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泰·小学
LISHIWENHUA BODAJINGSEHN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
在永泰古城内,一座学府已静立百年。永泰小学,这座比城墙更坚实的建筑,让教育的火种在景泰这片热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景泰县教育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一、边陲要塞的教育萌芽
“有孩子的地方就必须有学校和老师”。自清代以来,永泰古城及周边村落人口增长,当地民众虽身处西北边陲,却普遍怀有对教育与知识的崇敬,深信教育乃振兴乡邦、培养子弟之根本,这种尊重知识、崇尚教化的远见卓识与坚定信念,与政府积极发动地方民众及社会贤达集资办学的契机,最终凝聚成强大的合力,让永泰小学在古城内拔地而起。
![]()
永泰小学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原名红水县第二公立高级小学,由红水县知事田兆昆创办,校址最初设在永泰古城关帝庙内。民国十二年(1923年),地方贤达李善澈发动永泰城内外乡绅集资出力,邀请能工巧匠精雕细琢,在古城内南北中轴线西侧新修永泰小学。修成后,李善澈出任校长,红水县名儒颜学洙、武绳祖、任绪章、罗共之、苏贯山、王世衡等汇聚此校,传道授业,吸引四方学子慕名而来,永泰小学成为当时红水县名校。
![]()
二、教育与建筑的融合
永泰小学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哥特式建筑,建筑风格独特,被形容为“一本书”校园。学校整体布局中轴一线,前后两进院落,左右厢房对称分布,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追求,同时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实用理念。
![]()
砖雕,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反映了当时人们朴素的精神需求、信仰追求和审美要求。永泰小学各处的砖雕尤其精美和讲究。
![]()
小学校门楼是一座精美的小庑殿顶式拱形建筑,顶部浪涛翻滚的海潮托起一轮红日,"海潮托日"图案寓意深远——象征着知识如海潮般浩瀚,学子求学如旭日东升,现代文明发展奔涌向前。
屋檐下第一排砖雕为桃子、石榴、佛手、柿子,桃子象征健康长寿,石榴寓意团结协作,佛手代表携手共进,柿子谐音"取仕",寄托着对学子前程的美好祝愿。
第二排八块砖雕,寓意“学子八宝”,鼓励学子苦读求功名。顶部下悬柱悬椾,柱下葡萄意为果实累累。四围重檐的八块浮雕,寓意“君子八宝”,意味着不论出身,读书皆能有所成就。匾额四角蝙蝠寓意“偏福”,意为读书后会得到上天偏爱。
![]()
再下,左手荷花寓意清廉,右手牡丹象征富贵。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功能,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时刻提醒学子们刻苦学习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
走进校门,便是前院。院中国旗飘扬,树木挺立,一截角铁悬挂在树杈上,这就是学校的"钟声"。
![]()
内门为拱形砖门,门头砖立方上嵌刻“进步初阶”四字,告诫教师学子启蒙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步,一定要认真对待。两侧教室与校门一体,青砖立墩,拱门拱窗。
![]()
学校中门造型独特,前拱后圆似月亮,称“月亮门”,有“蟾宫攀桂”之意。中门连通前后两院,门廊上方阳刻的"勤勉自修"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背面则是"努力"二字,简单直接却意味深长。
![]()
![]()
![]()
中门上端砖雕有“毛笔、如意、绶带缠绕”,寓意学子今日寒窗苦读,他年鱼跃龙门。下有桂树叶,暗喻“他年折桂”。门两边浮雕,右边“三阳开泰,左边“六(鹿)合(鹤)同春”。月亮门之上“努力”二字,激励人奋发学习。
![]()
![]()
三阳开泰
![]()
“六(鹿)合(鹤)同春
中门教室左侧砖柱图案为“小几上放一笔罐,毛笔和笛子插在罐内”,寓意读书人丹青妙手、丝竹声声,旁边的一本“国文”书上,雕刻有“牡丹、荷叶和佛手”,寓意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享荣华富贵。右侧砖柱图案为几案上放宝瓶,内插有“方天戟,如意,佛尘”,寓意读书人吉祥如意、能文能武。旁边的一本书是“说文解字”其上放一“柿子”,意为读书取仕。
![]()
学校前后两院东西两侧厢房共三十六间,供办公和居住,十个廊柱尽显古建筑气息。
![]()
进入中门是最后一栋教室,曾用作大礼堂、图书和体育器械储藏室,现已转型为永泰城址博物馆。
![]()
三、百年树人的丰硕成果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永泰小学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培育了无数人才,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该校共结业三十六届,毕业学生达四百余人。新中国成立后,截至2002年,该校共毕业四十余届九百多名学生。据古城相关人士统计,1950—2023年,永泰小学毕业生中,已获大学本科学历者达120多人,其中有博士生7人,硕士生9人,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的36人,有大、中专学历的160多人。这些毕业生遍及党、政、军各个行业领域,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学校建筑在1990年(建校70周年时)经历重建,从原来的土木结构改为砖木结构,更加坚固耐用,这也体现了当地人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
![]()
教室一角
![]()
校园一角
![]()
四、从教育播种到文化传承的转变
随着永泰古城人口的外迁,永泰小学的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到2014年秋季,学校已无生源,不再作为教学场所使用。
然而,这座百年老校并未真正沉寂。如今,永泰小学已转变为永泰城址办公室和景泰县博物馆永泰城遗址分馆,室内陈列着永泰古城沙盘、一些图文资料和实物。2006年,永泰古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又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永泰小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的身份发挥着新的作用。
![]()
![]()
![]()
![]()
永泰古城的居民还记得,树上的角铁最后一次被敲响是在十年前。如今,角铁依旧悬挂在古树树杈上,古城的孩子都已随家人迁往山下,在新的学校读书成长。
永泰小学从一所乡村小学转型为文化遗址,完成了从教育育人到文化守护的转变。它静静地矗立在古城内,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文化记忆。
★来源:景泰景秀文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