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前言
10 月刚过半,国际政坛就抛出个 “深水炸弹”。
普京公开放话:美国要是敢把 “战斧” 导弹给乌克兰,俄美关系直接完蛋。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要知道 “战斧” 射程超 2000 公里,乌克兰要是拿到手,莫斯科都在打击范围内,等于把刀架在了俄罗斯脖子上。
![]()
可特朗普政府的操作有点耐人寻味,特朗普刚夸完普京的核裁军建议 “是个好主意”。
副总统JD・范斯就放出消息,说不打算美国直接送,而是让欧洲国家掏钱买“战斧”,再通过“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转过去。
![]()
一边想改善关系,一边又在触碰对方底线,这看似绕开了“直接援乌”的名头,实则是在试探普京的底线。
“曲线援乌”看着精明,实则卡着三座大山
特朗普团队想的“欧洲代购”招,看似能避开直接得罪俄罗斯,可真要落地,这三道坎根本迈不过去。
![]()
首先是欧洲的“钱袋子”和“安全感”都不答应。
“战斧”可不是便宜货,单枚造价就是200万美元,要是给乌克兰凑100枚,就得花2亿美元。
这钱可得欧洲国家分摊,可现在欧洲还没从能源危机里缓过来,德国、法国的民众早就对援乌花钱不满了,政府真要掏这笔钱,国内舆论先炸锅。
![]()
更关键的是安全风险太大了,欧洲离俄罗斯近,要是真帮着递导弹,俄罗斯很可能把欧洲当成“参战方”。
之前乌克兰用美国给的ATACMS导弹炸俄境内目标,俄军就直接警告“要报复运输线”,这次欧洲要是掺和进来,自家的军火库、运输通道都可能挨炸,这种风险谁也不想担。
![]()
其次是美国自己的导弹库存“捉襟见肘”。
别看美国有9000枚“战斧”库存,可大部分都要放在太平洋应对其他方向的需求,还要优先给日本、韩国这些盟友供货。
美国能腾出来给欧洲“代购”的,基本都是快到退役年限的旧型号,这些导弹的精准度和可靠性都打折扣,乌克兰拿到手能不能用还两说。
![]()
最后是“矿产抵援助”的传言根本站不住脚。
之前有人说特朗普逼着乌克兰用稀土、石油抵援助款,其实2025年5月双方签的是《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
这是个共同管理的基金,目的是吸引全球投资帮乌克兰重建,乌克兰的矿产所有权没丢,也没说要“抵账”。
![]()
特朗普真正的心思,是想通过这个基金拿到乌克兰采矿、石油领域的合作权益,可现在乌克兰自己都还在打仗,这些权益根本没法落地,等于画了个饼。
而且美国内部意见也吵翻了,有人觉得给“战斧”能让乌克兰在谈判时更硬气,但另一帮人清醒得很,知道这是在捅马蜂窝。
![]()
俄罗斯去年11月刚签了新版核威慑政策,明确说“无核国家在有核国家支持下打俄罗斯,可能用核武器回应”,真把“战斧”送过去,万一触发核风险,谁也兜不住。
俄罗斯核威慑打底,实战能力也不含糊
普京敢把话说得那么死,不是光靠嘴硬,手里的反制牌早就准备好了,而且每一张都打在要害上。
最有威慑力的就是新版核政策,去年11月刚签的《俄罗斯联邦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直接把“战斧”这种远程导弹纳入了“危险信号”。
![]()
只要乌克兰用美国给的“战斧”打俄罗斯,就符合“无核国家在有核国家支持下攻击”的条件,俄罗斯就有可能动核武器。
这不是吓唬人,而是把红线明明白白画出来,让美国和欧洲不敢轻易越界。
光有核威慑还不够,俄罗斯的实战拦截能力也经过了考验。
![]()
现在俄罗斯早就把战机、武器库撤到了“战斧”的射程之外,就算乌克兰真拿到导弹,能打的目标也没几个。
而且一旦发现欧洲要递导弹,俄军很可能直接升级对乌打击,比如炸乌克兰的铁路、电力设施,让导弹就算到了乌克兰也运不进前线。
不过普京也有顾虑,要是反应太强硬,比如直接对欧洲动手,可能会让西方更团结地孤立俄罗斯,可要是退让,国内舆论又会骂他“软弱”。
![]()
所以这次公开警告,更像是“先礼后兵”,既划清底线稳住国内民心,又没把谈判的路堵死。
毕竟今年3月美俄还在沙特利雅得谈过黑海航运安全,10月还要举行新一轮谈判,真把关系彻底搞僵,核裁军、能源合作这些事也没法谈了。
结语
说到底,这场围绕“战斧”导弹的拉扯,根本不是“帮乌克兰”那么简单,而是美俄在比谁更能守住底线,谁更敢承担风险。
![]()
美国想靠“欧洲代购”绕开红线,却忘了欧洲不愿当冤大头、自己库存不够、乌克兰用不了旧导弹这三大死结。
俄罗斯想用核威慑和实战能力守住安全线,也得平衡“不被孤立”和“不显软弱”的关系。双方其实都在踩刹车。
毕竟要是真把“战斧”送过去了,俄乌战场可能变成“远程导弹互炸”,美俄彻底断交,甚至全球核安全都要亮红灯。
要是双方都克制,或许还能在紧张里找到点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