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60年前,毛主席听说我国武器正在仿制,果断命令:必须要自主研发

0
分享至

“老孔,你怎么看咱们自己的炮?”——1962年2月的中南海,毛主席抬眼发出一句突如其来的询问。孔从洲刚坐下,手心已经沁出汗,他知道接下来少不了一场“解剖刀”式的盘问。



毛主席没有拐弯:“听说你们仿得挺像,可真打起来靠得住吗?”一句话把屋里气氛拉到极点。孔从洲硬着头皮答:“高仿能用,但到底不是自己的根子。”主席把烟往茶碗沿上一磕:“仿得再像也是别人的孩子,这事,得改。”

当晚的记录稿字数不多,却字字要害:一、自创武器体系;二、精简口径标准;三、雷达火控同步突破。文件发出翌日,军工口立刻加班。有人私下嘀咕:“咱这底子行吗?”传到毛主席耳朵里,他笑了:“底子是练出来的,不是要来的。”简短得像一记重拳。



为什么他如此着急?先把时间拨回到1950年冬天。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结束,缴获的美式、日式、俄式枪械堆成小山,口径七八种,子弹不够用,修枪要拆别的部件凑。前线参谋回电:“同一连队三种枪,打完一梭子就得换把枪。”指挥所一片苦笑。那时大家就明白:靠捡来的家什凑合,迟早要出大纰漏。

转折点来自1958年。中苏分歧公开后,图纸、设备说停就停。外面有人断言“中国十年都造不出像样的大口径火炮”。气人吗?确实。可更刺激的是警钟:别人随时能拔走“输血管”,自家必须长骨髓。毛主席在一次常委会上只说了一句:“不怕艰难,就怕没主意。”随后核工业、导弹工程、通用机床三条线同时提速。



核弹研制是硬仗。1955年任务下达时,铀矿储量、爆轰理论、计算设备全是空白。科学家们几乎拿算盘推公式,配方写在牛皮纸上,推翻、再写,再推翻。1964年10月16日,“邱小姐”在罗布泊升起蘑菇云,距离苏联撤走专家不过五年。现场电话接通北京,技术员只说一句:“成了!”主席把电话往桌上一放:“这才像个大国的样子。”

有意思的是,原子弹成功并未让他放松。1965年,他听说雷达指挥仪仍沿用旧苏式“三不变”,当场皱眉:“打的是现代仗,不是留声机。”很快,701所的国产火控系统立项。一年后,新仪器进驻东海岸防空阵地,监视距离翻倍,误差缩到原来三分之一。军械局总结时用了四个字——“逼”出来的。



再看航天。1960年代初,“东方红一号”尚在纸面。美苏航天争夺让全国都在议论:我们能不能上天?毛主席同聂荣臻交换意见,只说:“人有人样,国要有国样。”1970年4月24日零点三十五分,卫星播出的“东方红”乐曲飘向寰宇。消息传到偏僻连队,有战士激动得直搓手:“这回谁也说不了咱没家底!”

说到底,毛主席的着眼点始终是安全与尊严并重。对外,他判断“两霸既斗争又妥协,我们决不能押宝任何一家”;对内,他强调“粮、钢、兵”三根支柱,其中“兵”不单是数量,更在质量。自主研制,就是确保质量的第一保险。



有人问:仿制不也节约时间吗?经验是,把一支枪拆了再装回去确实快,可不知道材料极限、不掌握制造工艺,升级时就会碰壁。毛主席要的不是“赶时髦”,而是“可持续作战”。试想一下,如果今天还靠进口零件维护老装备,遇到禁运局面,几百万平方公里疆土如何防守?

不得不说,六十年前那道命令后来影响深远。八十年代后期,我国陆续推出完全自主的99式坦克、歼10战斗机、高新系列雷达,都得益于当年奠定的科研与生产链。老一代军工人回忆:“62年文件像一把尺子,量着我们的底气,也量着敌人的胆气。”



今天世界依旧不太平,但中国国防工业的每一条生产线都能快速闭环,从原材料到整机无需看他人脸色。这正是那场对话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自主这条路,再难也得走,而且必须走到底。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运河时空 incentive-icons
大运河时空
研究历史资料,搜集传说典故
1832文章数 15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