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公正的事情必定是公平的事情,但是公平的事情不见得是公正的事情。
公平与公正常被混用,但在理论和正式语境中,二者有明确区分。它们都追求社会和谐与合理对待,但侧重点、价值取向和应用场景不同。
![]()
公平:给三个人每人分发一个高度完全相同的垫脚箱子。
公正:根据三个人的不同身高,分发不同高度的垫脚箱子。矮个子得到两个箱子,中等个子得到一个箱子,高个子不需要箱子。
公平与公正常被混用,但在理论和正式语境中,二者有明确区分。它们都追求社会和谐与合理对待,但侧重点、价值取向和应用场景不同。
内涵与核心区别
基本内涵不同
公平:强调“一视同仁”,即用同一标准对待所有人或事,侧重于过程或规则的统一性,具有工具性。例如,考试中所有考生使用同一套评分标准。
公正:强调“应得其所”,即符合道德、法律或正义的价值判断,侧重于结果是否正当,具有价值取向性。例如,惩罚有错者、保护弱者,体现的是公正1。
关系与逻辑层级
公正包含公平:真正的公正必须建立在公平的程序基础上。例如,司法审判既要规则统一(公平),也要结果合乎正义(公正)。
公平未必公正:若规则本身不合理,即使执行得“公平”,结果也可能不公正。例如,历史上某些法律“公平地”剥夺了女性投票权,但显然不公正。
应用场景差异
公平常用于资源分配、竞争机制,如教育、招聘中“按成绩/能力录取”。
公正多用于法律、政策、伦理判断,如判决、社会福利设计中“扶助弱者”。
公平是手段,公正是目的。公平关注“怎么做”,强调规则一致;公正关注“对不对”,强调价值正当。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应以公正为价值导向,以公平为操作原则。
公平:侧重于形式上的平等,强调用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人,即“一视同仁”。它关注的是过程和分配方式。
公正:侧重于结果和道义上的正当性,强调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需求和贡献来分配资源,以达到一种合理的状态。它关注的是最终的结果是否合乎正义。
现实案例
公平:全国高考使用同一套试卷、同一个录取分数线。所有考生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公正:为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专项招生计划,降低录取分数线,为残疾考生提供盲文试卷、延长考试时间等合理便利。(所以新疆考生与河南考生同上清华就有很大的分数差)
绝对“公平”的统一分数线,对于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学生是不公平的。通过差异化的政策来实现“公正”,旨在让每个人都能拥有相对平等的成功机会。公平是“给每个人一样的东西”,而公正是“给每个人需要的东西”。公平是公正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但仅有形式上的公平往往不够,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往往需要在“公平”与“公正”之间寻求精妙的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