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1月28日通过毛远新向政治局传达了一项关键提议:由华国锋出任国务院代总理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
这位来自湖南的务实派干部此前并不显山露水,但毛泽东看中其稳重踏实的作风,在各方势力角逐中选择了看似最不易引发动荡的过渡方案。人民日报要发文章, 政治局开会, 四人帮就盯着华国锋那个“代总理”的头衔不放, 一说碰上外宾要报道, 职务怎么写, 一堆人就坐那儿吵, 说这个“代”字不好看, 外交上搞个临时的名头, 挺别扭的。
![]()
四人帮就借这个机会说, 是不是该把总理正式定下来了, 毛泽东坐在那里, 没多废话, 直接就拍板了, 把那个“代”字给划了, 华国锋就这么成了国务院总理, 一点没耽搁, 跟着又补了两句, 让华国锋在中共中央副主席前面, 多了“第一”两个字, 文件很快就发下来, 排名一下子就到了王洪文和张春桥的前面, 后面是什么意思, 大家心里都有数。
华国锋自己心里跟明镜似的, 知道这事不是开玩笑, 他后来回忆, 说自己当时没像过去那样推辞一下, 就是看明白了, 这权力要是真掉到四人帮手里, 那个后果谁也担不起, 拿到“第一副主席”这个身份, 排序直接提了上去, 王洪文, 张春桥一下就被压在了后面, 中国政坛最讲究规格礼仪, 这种排名上的变动, 里面的意思太重了, 李先念那些老同志, 一听到这个安排, 心里头一下就踏实了, 张春桥那天开完会, 就坐在那儿一句话也不说, 气氛挺僵的。
毛泽东走这一步棋, 不是瞎走的, 当时外面还在搞什么反击右倾翻案风, 可他没让权力真的滑到那帮极端的人手里, 他身边的人后来有回忆, 说毛主席私下里讲过, 江青野心不小, 心里疙瘩也多, 张春桥有能力, 可没什么人真心服他, 选华国锋这种中间派的干部, 路线能接着走, 极端势力也控制不了他, 1976年2月2号中共中央那个通知一发, 华国锋的名字第一次明明白白地摆了出来, 接班人的身份, 全国人民都看到了。
邓小平当时下去了, 情绪上倒没什么大起大落, 别人都觉得风声很紧, 他自己私下里还说, 华国锋上来顶着, 总比四人帮掌权要好得多, 他还挺认可让陈锡联管军队的安排, 这种看法在党内好多人心里都是一样的, 这也给后来的合作打了底子, 四人帮那边, 《红旗》杂志天天发文章批邓, 连带着周恩来都影射上了, 他们越是这么急着造势, 反而让越多的人心里不舒服。
权力的事, 往往就是一个细节决定了整个方向, 毛泽东删掉一个“代”字, 看着就一下子的事, 实际上是整个局势的大转弯, 华国锋的身份一变, 不光是多了个职权, 更重要的是多了毛泽东的亲口认可, 这种靠文字调整换来的政治资本, 到了粉碎四人帮那天, 就成了实打实的资源, 党政军都能串起来, “第一副主席”这个名分也让他接班名正言顺。
这事影响很远, 表面上看文革那套路线还在走, 可骨子里给后面的转型留了条路, 华国锋一边稳住现状一边等着时机, 最后邓小平能复出, 也算是这步棋给铺的路, 1976年10月那个晚上, 之前的布局就起作用了, 没有出现权力真空, 那帮激进派也没机会做最后一搏。
现在回头去看那几年, 毛泽东安排华国锋, 手段确实老练, 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就用文件, 用排名, 把几件大事都办了, 程序上走通了, 权威也立住了, 四人帮也被挡在了外面, 这种看透现实之后做的决策, 才能看出什么是真正的政治家, 华国锋后来怎么走, 这个安排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国家的平稳过渡也就这么保住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