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
西四环边上的青塔地区最近炸了锅,就因为地铁11号线二期青塔站的选址——规划定在西四环中路与莲宝路口南侧,可这地儿离周边居民区足足800米,居民们不乐意了,纷纷盼着能改到郑常庄附近,这事儿到底咋回事?
青塔地区在丰台区西北部,西边挨着西四环中路,北边接海淀区,4.34平方公里的地盘上挤了一大堆人,青塔秀园、青塔西里、长安新城这些大型社区一个接一个。
现在大伙儿出门全靠西四环、莲宝路、大成路这几条主干道,公交线少得可怜,最近的地铁14号线大井站直线距离都超1.5公里,上班要么挤公交要么开私家车,西四环早高峰能堵得你盯着表针急得跳脚,车轱辘半天挪不了一米。
![]()
而11号线二期本是来补北京西南部地铁空白的,全长约18.4公里,设14座站,其中5座能换乘,最高时速100公里,要修4年,还能连起新首钢、北京西站、丽泽商务区这些关键地方,按理说该是件大好事,可就因为青塔站的位置,矛盾全冒出来了。
有人在网上说:“规划咋定的就咋来,改来改去多费钱?成本控制最重要,哪能顾得上所有人的想法?”这话听着就气人!你是没体会过青塔居民的苦吧?早高峰六点多就得起来赶公交,挤得连个放包的地儿都没有,遇上堵车,上班迟到扣钱是常事儿。老人想出门买个菜,走1.5公里去地铁站,腿脚不好的得歇好几回。规划是为了服务老百姓,不是光算账本上的数字,连居民最基本的通勤需求都不顾,这规划还有啥意义?
反观另一些网友说得在理:“成本得控制,工程可行性也得考虑,但不能把居民的需求抛在脑后啊!多听听大伙儿的意见,找个能兼顾的方案,才是真为老百姓办事。”这话才说到点子上,既理性又体谅人,城市建设本来就是为了让生活更方便,要是脱离了居民需求,再宏大的规划也落不了地。
![]()
早高峰的莲宝路上,公交站台上挤满了人,背着电脑包的年轻人伸着脖子往公交来的方向望,时不时掏出手机看时间,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拎着菜篮子的阿姨靠着站台栏杆,嘴里念叨着“这公交再不来,菜都要蔫了”。
有次我见几个居民拿着画满路线的纸,去找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纸上用红笔圈出了青塔西路一带的居民区,还有从小区到规划站点的路线,“您看,我们从青塔秀园走到莲宝路口的站,得绕好几个弯,快一公里的路,下雨天更难走,要是能改到郑常庄,出门拐个弯就能上地铁,多方便!”他们说话时手都在比划,眼里满是期待,就盼着规划能多考虑考虑实际情况。
而且这11号线二期原来规划的是23.8公里、17座站,现在缩短到18.4公里、14座站,有些站间距都超2公里了,听说跟现在地铁建设控制成本的政策有关,可再怎么控成本,也不能让居民的出行难问题雪上加霜吧?
![]()
其实这事儿不只是青塔站的问题,更是城市规划里的老难题——成本控制、工程可行性和居民实际需求咋平衡?早年前地铁10号线规划时,本来想在望峰路与莲宝路交叉口设站,结果因为周边商户和居民要高额补偿,最后站挪到了西局,导致莲宝路沿线到现在都没地铁。
也有人说风凉话:近了也不行,远了也不行,最后索性没了……
现在11号线又在青塔地区遇到类似问题,因为没了莲宝路站,11为了跟10换乘得扭到莲花桥去。
这说明城市规划得更有前瞻性,多吸取过去的教训,别老让同样的矛盾反复出现。
而且决策过程要是能更透明点,多让居民参与进来,听听大伙儿的真实想法,说不定很多争议一开始就能避免,毕竟规划好不好,老百姓的感受最真切。
扫码进群看看邻居都在团什么?
■说明:本文由家住丰台编辑发布,转载或摘编须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上榜、京房研究局
■本号法律顾问:北京市恒略律师事务所,咨询微信:jwbei2
======= 丰台人的邻友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