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普京缺席朝鲜阅兵式,中方派出压轴阵容,访朝阵势远超外界预料

0
分享至

前言

就在距离朝鲜阅兵式还有三天之际,中方终于打破沉默,抛出了一份大手笔的行动计划:应朝鲜方面邀请,中方将以高规格阵容出席活动,并展开为期3天的正式友好访问。



根据外交部披露的信息,中方代表团成员涵盖多个关键领域:除丁薛祥副总理外,还包括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国防部副部长张又侠、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等,成员名单既体现对中朝传统友谊的重视,也暗含经贸、军事、外交多维度合作的沟通意图。

代表团随行人员中,还有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技术专家,引发外界对中朝科技合作的关注 —— 此前有消息称,朝鲜近期在卫星发射领域取得进展,可能寻求中方技术支持。



中方此次行动的效率同样引人注目。10 月 7 日官宣当天,代表团便搭乘专机启程前往平壤,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天抵达。朝鲜方面给予最高礼遇迎接: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崔龙海率多位内阁成员到机场接机,机场跑道铺设红地毯,朝鲜人民军仪仗队奏响中朝两国国歌,现场民众手持中朝两国国旗欢呼,氛围热烈而庄重。



普京缺席

与中方的高调参与形成对比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最终确认缺席此次阅兵式。10 月 6 日,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普京因 “国内日程安排冲突” 无法赴朝,将由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率代表团出席。这一决定引发国际社会对俄朝关系及俄罗斯外交重心的讨论。

从时间线看,普京的缺席并非临时决定。早在 9 月下旬,俄罗斯媒体曾报道 “普京可能访朝” 的消息,彼时俄朝正就能源合作与军事技术交流展开磋商 ——2025 年 9 月,俄朝刚签署价值 12 亿美元的石油供应协议,俄方承诺未来一年向朝供应 200 万吨原油,以换取朝鲜的稀土资源。



但进入 10 月后,俄罗斯国内局势发生变化:10 月 5 日,俄国家杜马启动对 “2026 年联邦预算草案” 的审议,军费开支与民生补贴分配成为争议焦点,普京需留在莫斯科协调各方立场;同时,俄乌冲突前线正值关键阶段,俄军在顿巴斯地区的防御部署需要总统亲自决策,多重国内国际事务叠加,最终导致普京放弃访朝计划。

俄罗斯对此次缺席也采取了 “补偿性” 外交举措。马特维延科率领的代表团虽规格低于总统级,但成员包括俄国防部副部长福明、能源部副部长古特涅夫等,重点议题仍围绕能源合作与军事交流展开。佩斯科夫在声明中特别强调,“俄朝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普京与金正恩保持着密切的电话沟通,此次缺席不影响双边关系实质”,试图淡化外界对俄朝关系降温的猜测。



阅兵现场

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式,中方代表团的亮相成为全场焦点之一。在各国代表团的入场环节,中方代表团紧随朝鲜代表团之后,丁薛祥副总理与崔龙海副委员长并肩而行,行进至观礼台中央位置就座,座位排序仅次于朝鲜最高领导人及古巴、老挝等传统盟友代表团,体现朝鲜对中方的特殊重视。

阅兵式的 “压轴” 环节更凸显中朝互动的特殊性。当朝鲜人民军装备方阵通过广场时,中方代表团成员多次起身鼓掌,尤其是在朝鲜展示新型洲际弹道导弹与无人机方阵时,丁薛祥副总理与张又侠副部长交流频繁,现场镜头多次捕捉到这一画面。阅兵式结束后的群众游行环节,出现 “中朝友谊万古长青” 的标语方阵,游行群众高举中朝两国领导人画像,中方代表团全体成员起身挥手致意,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除阅兵活动外,中方代表团在访问期间还密集开展多场双边会谈。10 月 10 日下午,丁薛祥副总理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中朝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明确在经贸、农业、科技等领域启动 12 个合作项目,其中包括中方协助朝鲜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升级平壤地铁系统等民生项目,总投资规模达 5 亿美元。国防部副部长张又侠则与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朴正川举行单独会谈,双方同意年内举行中朝边境地区联合反恐演习,深化军事安全合作。



国际舆论

中方高规格参与朝鲜阅兵式,迅速成为国际舆论的核心议题。韩国外交部在 10 月 8 日发表声明,对中朝 “加强军事合作” 表达 “关切”,称将密切关注中方代表团与朝鲜的军事交流动向,同时表示 “希望中方在半岛无核化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阿科斯塔则在记者会上指责,中方此举 “可能加剧半岛紧张局势”,但未提及美国近期在半岛周边的军事活动 ——10 月 5 日,美国与韩国刚在朝鲜半岛东部海域举行联合军演,出动 “里根” 号航母战斗群与多艘宙斯盾驱逐舰。



欧洲国家的态度呈现分化。法国、德国等欧盟核心国家呼吁 “通过对话解决半岛问题”,避免局势升级;而波兰、立陶宛等中东欧国家则追随美国立场,对中朝合作提出批评。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普遍对中朝互动持理解态度,古巴、老挝、越南等国媒体发文称赞中朝传统友谊,认为中方的参与 “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学术与智库界更关注此次事件背后的战略意义。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永春指出,中方高规格访朝,既是对中朝传统友谊的延续,也是应对当前复杂地区局势的需要 —— 美国近期在亚太地区强化军事同盟,试图构建 “围堵中国” 的战略体系,中朝加强合作可对冲这一压力。韩国延世大学朝鲜问题专家金相淳则认为,普京缺席与中方高调参与形成对比,可能预示未来半岛外交格局将呈现 “中朝互动更紧密、俄朝合作侧重特定领域” 的态势。



中朝合作的务实落地

代表团此次访朝,不仅有外交与军事层面的沟通,更注重务实合作项目的推进。10 月 11 日,中朝双方在平壤签署《中朝经贸合作五年规划(2026-2030)》,明确未来五年重点合作方向:在能源领域,中方将协助朝鲜升级 3 座水力发电站,提供高效发电机组与输电设备;在农业领域。

中方将派遣农业专家团队,在朝鲜黄海北道、平安南道建设 5 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推广水稻、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在基础设施领域,中方企业将参与平壤至南浦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同时为平壤地铁 1 号线提供信号系统升级服务。



结语

这些合作项目具有鲜明的民生导向。朝鲜目前面临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断电现象频繁,水电站升级项目可提升供电稳定性;农业合作则直接关系粮食安全 —— 朝鲜农业部门数据显示,2024 年朝鲜粮食产量虽有所增长,但仍需进口约 50 万吨粮食,中方的技术支持有望提高本土粮食产量。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会谈中表示,中方将免除朝鲜部分到期债务,并提供 10 亿元人民币的优惠贷款,用于支持上述合作项目,体现对朝鲜民生需求的支持。

在科技合作领域,双方也取得突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朝鲜国家宇宙开发局签署《航天技术合作备忘录》,约定在卫星数据共享、航天器零部件研发等领域开展合作。此前,朝鲜于 2025 年 8 月成功发射 “千里马 - 6” 号侦察卫星,但卫星传回的图像分辨率仍有待提升,中方可能在遥感技术、卫星测控等方面提供帮助,推动朝鲜航天技术实用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素衣读史 incentive-icons
素衣读史
洞鉴历史真相,品位真实历史
2689文章数 298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