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袭击后,以色列随即对加沙地带展开大规模空袭。
![]()
这场冲突持续冲击加沙民生与基础设施,尽管国际人道主义法明确禁止以平民及民用基础设施为打击目标。
但加沙的住宅区、帐篷安置点、学校与医院仍遭轰炸,大量街区沦为废墟,卫星图像与多方调查数据直观呈现了破坏的严峻程度。
冲突最直接的影响是民众流离失所。
![]()
据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统计,截至目前,加沙地带至少190万民众(约占当地总人口的90%)被迫离开家园。
在代尔巴拉赫中部城市,一座以2000年9月30日第二次起义期间遇害的12岁男孩穆罕默德・杜拉命名的体育场,已成为数千名难民的临时安置点。
这些民众本想在此寻求安全庇护,却仍面临以色列的袭击威胁,帐篷营地的简陋条件与潜在危险,让他们的生存处境雪上加霜。
![]()
民用基础设施的损毁同样触目惊心。
《卫报》于2024年1月对加沙东北边缘城市贝特哈嫩展开视觉调查,彼时距离2023年10月7日冲突升级仅过去三个月。
调查发现该市几乎所有基础设施要么被完全摧毁,要么受损严重处于危险状态,供水、供电、通信等基本功能全面瘫痪,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陷入停滞。
加沙城的破坏程度在数据中更显清晰。
![]()
联合国卫星中心2024年9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仅加沙城就有至少36611栋房屋受损,即便在2024年12月拍摄的卫星图像中,这座加沙省首府的断壁残垣仍随处可见,曾经的居民区沦为一片废墟。
而从加沙海岸北部边界的卫星图像中,还能看到农田被夷平、道路损毁的景象,地面留存的军车痕迹与弹坑,彻底阻断了当地农业生产与人员物资流通。
![]()
人口稠密的难民营更是重灾区。
以色列宣布对哈马斯“进入战争状态”的次日,位于加沙城东北部的贾巴利亚难民营便遭遇空袭与炮击,已造成900多人死亡、数千人受伤,大量平民在密集轰炸中失去生命或落下终身残疾。
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的境遇同样惨烈,现有图像已能证明当地的严重破坏,而2025年7月拍摄的卫星图像(未公开)显示,这座城市目前已“几乎完全被夷为平地”。
![]()
拉法口岸的命运则折射出冲突的反复性。
2024年5月以色列全面控制该口岸后,仅三个月时间,口岸周边至少44%的基础设施就被袭击摧毁;
尽管以色列曾于2025年1月根据协议撤出南部边境的拉法口岸,但在单方面结束为期42天的三阶段停火后,又再度对该区域发起袭击,本就脆弱的口岸设施雪上加霜,人道主义援助通道也面临中断风险。
持续的冲突让加沙民众承受着失去亲人与家园的双重痛苦,民生体系近乎崩溃,大量流离失所者面临住房、食品、医疗短缺的困境,国际社会对加沙局势的担忧与对人道主义援助的呼吁持续升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