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刚过,老家的红薯地该翻垄了。前几天去闽南办事,见农户正把刚挖的红薯往竹篮里装,说要留着中秋祭土地公。老辈人讲,红薯芋头 “包金包银”,祭完土地公全家分食,能求来来年好收成。可跟农户聊起来才知道,今年不少人的红薯被虫蛀成了 “蜂窝煤”,有的还发臭不能吃,一亩地少收了上千斤。
![]()
其实种红薯怕虫,这事儿古已有之。明末陈振龙从吕宋把红薯引入中国时,就记载过 “薯块遭虫噬则腐,农人苦之”。那会儿红薯是救荒粮,虫害一来全家可能饿肚子。现在日子好了,但虫害仍是农户的心头病 —— 蛴螬咬烂薯块,小象甲把红薯蛀成空壳,严重时能减产 50% 甚至绝收,还会让红薯变 “臭薯”,连家畜都不能喂。这些年我跑遍山东、安徽、广东的薯田,跟着农科院专家学技术,也听老把式讲经验,总算摸透了不生虫的门道,今天全给大伙儿说明白。
先得认清楚,红薯地里的虫子主要是这几种。最常见的是地下的蛴螬,藏在土里啃薯块,咬出的伤口还会招病菌,让红薯烂在地里。中原地区的农户最怕 “一病一虫”,其中的 “虫” 就是蛴螬,以前没好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减产。南方更头疼甘薯小象甲,这虫子才 5 毫米长,跟大蚂蚁似的,却能钻进薯块里产卵,幼虫在里面蛀出密密麻麻的隧道,被害的红薯切开全是黑褐色的孔洞,根本没法卖。地上的虫害也不少,红薯天蛾的幼虫能把叶子吃成光杆,蚜虫还会传播病毒病,让藤蔓长得歪歪扭扭。
认对了虫子,防控才能有的放矢。但不少农户总走弯路,要么动不动就打农药,最后红薯有药残卖不上价;要么等虫多了才着急,错过了最佳防治期。其实防虫得从根上抓起,第一步就是选对种苗,这是最省心的办法。
![]()
选苗要挑抗虫品种,2025 年国家推的 “商薯 19” 就不错,抗病性强,成活率高,亩产轻松到 4000 斤,贵州松桃的农户种了 200 亩,带动不少人务工增收。要是在西北,甘农薯 7 号更合适,这品种抗旱抗虫,还耐储存,去年测产亩产快到 6000 公斤了。除了品种,种苗得选脱毒的,农科院专家说,脱毒苗能把病毒病发生率降低 90%,增产 40% 以上,山东兖州的 “袁小胖” 就是靠脱毒的烟薯 25,做成了网红爆款。买苗时得仔细看,芽点饱满、茎秆粗壮的才好,要是苗上有虫眼、叶子发黄,千万别要,免得把虫子带进自家地。另外,疫区的种苗坚决不能买,像四川江安那边有小象甲,就别从那儿调苗,这是检疫的规矩,不能含糊。
选好苗还得整好地,土壤里藏着防虫的关键。老辈人常说 “红薯喜松忌涝”,整地时得深耕 30 厘米以上,把土里的虫蛹、卵翻出来,让太阳晒死。安徽临泉的示范田就是这么做的,深耕后再配合清洁田园,把去年的残蔓、坏薯全清走,蛴螬的基数一下子就降下来了。土壤板结的地块,可以掺点沙子,再撒点腐熟的羊粪或鸡粪,既能改良土壤,又能让红薯长得结实,减少虫害。
![]()
轮作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好办法。红薯不能连种,要是年年种,虫子会越积越多。最好跟水稻轮作,水旱交替能杀死大部分地下害虫,四川江安的农户试过,轮作后小象甲明显少了。要是没有水田,跟玉米、大豆轮作也管用,三年轮一次,线虫病害基本就没了。整地时间得赶在节气前,南方清明前就得整好,北方能稍晚些,但最晚别过谷雨。农谚说得准:“谷雨种上红薯秧,一棵能结一大筐”,这时候地温稳定在 16℃以上,薯苗扎根快,长势旺了自然抗虫。
栽苗的方法也有讲究,传统深栽容易让根系受限,薯块畸形还招虫。现在新农人都用 “平栽浅埋” 法,在垄上开 2-3 厘米的浅沟,把 20 多厘米长的秧苗平铺埋进去,只露梢头。这样每个茎节都能接触土壤,能结出 5-6 个薯块,产量翻倍不说,还能减少虫害。栽苗时可以在穴里撒点噻虫胺颗粒剂,这是种衣剂,能保护种苗不受地下虫啃咬,记得要跟土拌匀,别直接接触秧苗。
![]()
栽完苗不是万事大吉,田间管理得跟上,尤其是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既环保又有效,现在消费者就认这种绿色农产品。
物理防治最简单的是挂黑光灯,晚上开灯诱杀成虫。红薯天蛾、斜纹夜蛾这些虫子都有趋光性,一盏灯能管好几亩地,广东汕尾的示范田用这招,虫害防效达到了 97.8%。要是小象甲多,就得挂性诱剂,每亩挂 2 个诱捕器,离地面 50 厘米高就行,诱芯每月换一次,能把成虫诱杀在产卵前。我在山东莒县见过农户用这方法,地里的小象甲少了一大半,红薯卖的时候还能打 “绿色” 标签,一斤多卖两毛钱。
间作套种也是个巧办法,在红薯地边种几行薄荷、万寿菊,这些植物的气味能驱虫。或者每隔几行红薯种一行玉米,玉米能给红薯遮阴,还能吸引虫子,减少红薯受害。老辈人早就发现 “红薯不跟旋花科做邻居”,蕹菜、牵牛花这些不能跟红薯种一起,不然会招来更多小象甲,这跟现代科学说的 “阻断食物链” 是一个道理。
生物防治可以靠天敌,地里多留些青蛙、瓢虫,蚜虫、蛴螬就有了天敌。要是虫口密度大,也能用工厂繁育的赤眼蜂,这是专门寄生害虫卵的,对环境没污染。安徽临泉的示范田就用了生物防治,加上其他技术,蛴螬防效超过 82%,腐烂茎线虫病防效更是到了 90%。
![]()
实在需要用药,就得精准,不能乱喷。移栽前把薯苗在 500 倍的辛硫磷溶液里泡 20 分钟,晾干再栽,能预防小象甲和茎线虫。藤蔓长到 60-80 厘米时,可以喷一次吡虫啉,重点喷根基部和主茎,防止虫子往上爬。要是地下虫多,就在垄面上撒点噻虫嗪颗粒剂,下雨后药效能渗进土里。记住,用药得按说明书来,别随意加量,喷药后要等安全期过了再采收,不然有药残卖不出去。收完药瓶药袋得收好,集中销毁,别污染了土壤和水源。
田间管理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防止垄面开裂。高温干旱的时候,土壤会裂开,小象甲最喜欢从裂缝钻进去产卵。这时候得及时浇水,或者培土压缝,把裂缝补上。浇水要 “见干见湿”,别大水漫灌,不然红薯会烂根,还容易招虫。另外,别乱翻藤,翻藤会损伤叶片,影响光合作用,让红薯长势弱,反而招虫。新农人现在都不翻藤了,顶多把过长的藤蔓提一下,让茎节接触土壤结薯。
等到红薯长到拳头大,就得勤观察,要是发现叶子有虫眼,或者垄边有虫粪,就得赶紧处理。这时候可以喷点氯氟氰菊酯,但最多喷一次,离采收期得有 20 天以上。要是发现有 “臭薯”,得马上挖出来烧掉或密封处理,不能随便丢在田边,不然虫子会扩散开来。
其实做好这些,红薯基本不会生虫,就算有少量虫,也不影响产量。更重要的是,这样种出来的红薯没农残,能卖上好价钱。钟祥的 “红薯哥” 李光华就是靠生态种植,种出的富硒红薯通过电商卖全国,一亩地能赚一万块。
种出好红薯,还得会卖。现在是 “手机当农具,直播当农活” 的时代,袁小胖夫妇把种红薯的过程拍成短视频,在网上涨粉百万,一年卖 700 多万的红薯制品。咱们普通农户也能学,拍点防虫的日常,比如挂性诱剂、挖红薯的场景,让消费者看到是绿色种植的,自然愿意多花钱。
![]()
红薯收了之后,储存也得防虫害。可以挖个地窖,里面铺层干草,温度保持在 10-15℃,湿度 60%-70%,这样红薯能存到明年春天。存之前挑出有虫眼、破皮的,别跟好红薯放一起,免得腐烂传染。要是量大,建个现代化地窖更好,山东兖州的合作社建了能存 300 万斤的地窖,延长了销售期,赚得更多。
除了卖鲜薯,还能搞深加工。把红薯做成薯干、薯片,附加值能提高 50%。袁小胖的加工车间一天能出 800 斤薯干,卖一万多块,用的都是自己种的无虫红薯。咱们农户可以联合起来搞个小作坊,手工做的薯干口感好,网上很受欢迎,这又是一条增收的路子。
![]()
说了这么多,其实种红薯不生虫的秘诀就在于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从选苗、整地到管理、采收,每个环节都做细了,虫子自然没机会捣乱。现在国家都在推绿色农业,消费者也越来越认生态农产品,咱们用这些新技术、老经验种出无虫红薯,既能多赚钱,又能守住饭碗,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好日子嘛。
再过几天就是霜降,北方的红薯该收完了,南方的秋薯也快成熟了。想起泉州的农户中秋祭田头的场景,捧着红薯敬土地公,盼的是五谷丰登。只要咱们把防虫的功夫做足,年年都能收获沉甸甸的 “金疙瘩”,靠着这甜蜜的事业,日子肯定能越过越红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