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均寿命延长,阿尔茨海默病、2 型糖尿病这些衰老相关疾病,成了越来越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而这些疾病的 “幕后推手” 之一,就是体内堆积的衰老细胞—— 它们赖在器官里分泌炎症物质(SASP),破坏组织功能。虽然现在有药物能清除衰老细胞,但要么不够精准,要么有副作用。于是科学家把目光转向疫苗:能不能让免疫系统 “主动” 识别并清除衰老细胞?这篇文章就从 “免疫耐受” 的角度,拆解了衰老细胞疫苗的难点 —— 我们的免疫系统本来就 “不攻击自己人”,衰老细胞作为自身细胞,很容易被 “放过”(这就是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不过研究也找到了突破口,比如瞄准衰老细胞特有的 “标志物” 或修饰蛋白,甚至调节肠道菌群。目前已有一些早期实验结果,未来这类疫苗或许能帮我们延长 “健康寿命”,但还有安全性、特异性等难关要闯。
![]()
一、先搞懂:为啥衰老细胞是 “长寿拦路虎”?
咱们身体里的细胞不是永生的 —— 有的会分裂更新,有的老了就该 “退休”。但有些细胞退休后不 “挪窝”,反而赖在组织里搞破坏,这就是衰老细胞。它们可不是 “无害老人”,反而像 “坏邻居” 一样制造麻烦:
首先,它们失去了分裂能力,却不会自己凋亡(死亡),就像 “占着位置不干活”;其次,它们会变大、溶酶体(储存消化酶的结构)增生,还会表达特殊 “身份证”—— 比如p16^INK4A、p21^CIP1这些蛋白,以及能被检测到的SA-β-Gal(衰老相关 β- 半乳糖苷酶)活性,这些都是科学家识别它们的标志;最麻烦的是,它们会大量分泌炎症因子、生长因子等物质,这被称为SASP(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这些 “毒素” 会让周围细胞也跟着 “变坏”,引发慢性炎症,最终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 osteoarthritis(骨关节炎)这些衰老相关疾病。
不过衰老细胞也不是完全 “没用”—— 比如胚胎发育时帮组织塑形,或者阻止受损细胞癌变(让癌细胞 “停摆”)。但问题是,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清除衰老细胞的能力越来越弱,它们越积越多,麻烦就来了。研究发现,在实验动物里清除这些衰老细胞,能让器官功能恢复,甚至延长寿命。但怎么精准清除,一直是个难题。
![]()
图1 不同年龄阶段免疫系统对衰老细胞的清除能力变化
从图 1 能清晰看到,年轻时免疫系统像 “高效清洁工”,能及时清除衰老细胞;但老了之后,要么免疫系统自己 “老化”(比如免疫细胞数量减少),要么对衰老细胞产生了 “耐受”(相当于 “视而不见”),导致衰老细胞堆积,进而引发炎症和各种疾病。
二、对抗衰老细胞:现有方法不够 “精准”
目前科学家对付衰老细胞,主要有两类办法,但都有明显短板:
一类是senolytics(衰老细胞清除剂),比如大家可能听过的 “达沙替尼 + 槲皮素” 组合 —— 它们能瞄准衰老细胞特有的生存通路(比如抑制 PI3K 酶),诱导衰老细胞凋亡。但这类药物有个大问题:不够精准。因为它们瞄准的通路,正常细胞也可能用到,容易 “误伤友军”,引发副作用;而且不同组织的衰老细胞 “抗性” 不一样,比如皮肤里的衰老细胞和血管里的,对药物反应可能完全不同,效果不稳定。
另一类是senomorphics(衰老表型调节剂),比如常见的二甲双胍、雷帕霉素,还有我们熟悉的槲皮素(它同时有两种作用)。它们不杀死衰老细胞,而是抑制 SASP 的分泌,减少炎症对周围组织的伤害。但这只是 “治标不治本”—— 衰老细胞还在那里,只要它们活着,就可能继续搞破坏,长期效果有限。
既然药物有局限,科学家就想:能不能让我们自己的免疫系统来干活?毕竟免疫系统本来就擅长 “识别敌人并清除”—— 比如对抗细菌、病毒,甚至癌细胞。于是,衰老细胞疫苗(senolytic vaccines)的想法就诞生了:通过疫苗激活免疫系统,让免疫细胞精准 “认住” 衰老细胞的 “特征”,然后像 “特种兵” 一样把它们清除掉。
三、衰老细胞疫苗难在哪?“免疫耐受” 是大难关
但想让疫苗起效,首先要跨过一道绕不开的坎 ——免疫耐受。简单说,咱们的免疫系统有个 “自我保护” 机制:不会随便攻击自己身体里的细胞,不然就会引发自身免疫病(比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而衰老细胞是 “自己人”,免疫系统很容易对它们产生 “耐受”—— 也就是 “视而不见”。这种耐受主要来自两个层面:
第一个是中枢耐受,发生在免疫细胞 “成长” 的时候。比如 T 细胞(免疫主力)在胸腺成熟,B 细胞(产生抗体)在骨髓成熟。在这个阶段,免疫系统会进行 “负选择”—— 简单说就是 “筛选”:如果某个免疫细胞对自身抗原(包括衰老细胞表面的抗原)反应太强,就会被清除掉,避免它后来攻击自己人。尤其是胸腺,它会通过AIRE(自身免疫调节因子)等蛋白,让免疫细胞 “认识” 各种身体组织的抗原 —— 如果衰老细胞的抗原在这里被 “认熟” 了,成熟后的免疫细胞就不会攻击它们。更麻烦的是,随着年龄增长,胸腺会慢慢 “萎缩”(也就是胸腺退化),能呈现的抗原种类变少,反而可能让更多衰老细胞抗原被纳入 “耐受名单”,导致疫苗激活的免疫反应变弱。
第二个是外周耐受,也就是免疫细胞到了身体外周(比如血液、器官)后,还会有 “刹车” 机制。比如,要是免疫细胞识别到衰老细胞的抗原,但没有足够的 “激活信号”(比如共刺激分子),就会进入 “无反应状态”(也就是免疫无能),就算再遇到衰老细胞也不干活;或者Treg 细胞(调节性 T 细胞)会出来 “劝架”,抑制免疫反应,防止过度攻击自身细胞。更气人的是,衰老细胞自己还会 “伪装”—— 比如表达CD47、HLA-E这些 “别吃我” 信号,相当于给免疫细胞发 “放行条”,让它们不敢动手。
这两道 “耐受” 关卡,让衰老细胞疫苗的研发难上加难 —— 既要激活足够强的免疫反应,清除衰老细胞,又不能打破免疫耐受,引发自身免疫病,这个平衡特别难找到。
四、突破口:这些 “靶点” 和技术给疫苗铺路
虽然难,但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些突破口,核心就是:找到衰老细胞特有的 “标签”,让疫苗能精准瞄准它们,不认错、不误伤。
首先是找衰老相关抗原(SAs)。这类抗原分两种:一种是SAA(衰老相关抗原),就是衰老细胞上表达量变高的正常抗原(比如uPAR、NKG2DL);另一种是SSA(衰老特异性抗原),是衰老细胞特有的 “新抗原”—— 比如因为基因突变、蛋白修饰产生的,正常细胞根本没有。文章里列出了一些有潜力的靶点(见表 2),比如针对皮肤衰老细胞的ApoD(载脂蛋白 D)—— 它在老年皮肤里含量特别高,瞄准它的疫苗可能帮皮肤抗衰;还有针对脂肪组织衰老 T 细胞的CD153—— 在小鼠实验里,针对 CD153 的疫苗能减少脂肪里的衰老 T 细胞,改善血糖,让小鼠对胰岛素更敏感;另外还有GPNMB,针对它的疫苗能减少血管里的衰老细胞,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效果很鼓舞人。
表2 有潜力的衰老细胞疫苗靶点
![]()
![]()
其次是利用PTMs(翻译后修饰)。衰老细胞里的蛋白会发生特殊修饰 —— 比如糖化、乙酰化,或者 ADP 核糖基化。这些修饰后的蛋白,在胸腺里很少见(因为胸腺里的蛋白修饰水平低),所以免疫系统不会对它们产生中枢耐受。疫苗如果瞄准这些修饰蛋白,就能避免 “误伤” 正常细胞,精准攻击衰老细胞。比如衰老细胞里常见的 “半胱氨酸 redox 修饰”,正常细胞里几乎没有,这就是个很好的靶点。
另外,衰老细胞里的TEs(转座元件)也成了新方向。TEs 是基因组里的 “移动片段”,正常情况下被抑制,但衰老细胞里它们会被激活(比如 LINE1 家族),产生正常细胞没有的蛋白。这些蛋白对免疫系统来说是 “异物”,不会产生耐受,很适合做疫苗靶点。比如研究发现,衰老细胞里的 LINE1 会产生类似病毒的颗粒,免疫系统能识别这些颗粒,进而清除衰老细胞 —— 这给疫苗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 ——肠道菌群。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菌群会失衡(比如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导致细菌抗原进入血液,不断刺激免疫系统。长期下来,免疫细胞会 “疲劳”(也就是免疫衰老),反而没力气清除衰老细胞。研究发现,补充双歧杆菌(年轻时肠道里的主要有益菌)能改善疫苗效果,所以未来衰老细胞疫苗可能还要搭配菌群调节,才能发挥更好作用。
五、未来展望:疫苗能让我们 “健康变老” 吗?
现在,衰老细胞疫苗的研究还在早期阶段,但已经有不少让人期待的进展。比如针对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等衰老相关疾病的疫苗,有的已经进入临床实验(见表 1)—— 虽然这些不是直接针对衰老细胞的,但它们的技术平台(比如肽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都能为衰老细胞疫苗提供参考。而衰老细胞疫苗的一些靶点(比如 CD153、GPNMB),在小鼠身上已经验证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比如能减少衰老细胞、改善代谢,甚至延长小鼠的健康寿命。
表1 针对衰老相关疾病的疫苗策略
![]()
![]()
![]()
不过,要真正用到人身上,还有几个关键难关要闯:
第一是特异性:必须确保疫苗只清除 “有害” 的衰老细胞,不影响那些还在发挥生理作用的衰老细胞(比如伤口愈合时的衰老细胞)。不然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比如小鼠实验里,清除太多 p16 阳性衰老细胞,会导致骨髓屏障受损、器官纤维化,反而得不偿失。
第二是安全性:不能引发自身免疫病。这就需要找到 “绝对特异” 的靶点 —— 也就是只有衰老细胞有,正常细胞完全没有的抗原;或者精准调控免疫反应强度,让免疫细胞只 “清除” 衰老细胞,不 “攻击” 正常组织。
第三是组织针对性:不同器官的衰老细胞 “标签” 不一样。比如皮肤里的衰老细胞可能表达 ApoD,血管里的可能表达 CD9,脂肪里的可能表达 CD153。未来可能需要开发 “器官特异性” 疫苗,比如针对皮肤抗衰的、针对血管保护的,才能精准起效。
但不管怎么说,衰老细胞疫苗给 “健康长寿” 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 比起单纯延长寿命,我们更希望老了之后还能有好的生活质量,能走路、能做饭、少受疾病困扰。未来,或许我们能通过疫苗,让免疫系统一直保持 “清理衰老细胞” 的能力,真正实现 “老而不衰”。而现在,科学家还在不断探索,相信随着靶点研究越来越深入,技术越来越成熟,这一天不会太远。
识别微信二维码,可添加药时空小编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