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百色那两段监控太戳心了:10月1日20多人围着爷爷热闹开席。10月4日,就剩他孤身一人吃饭。
![]()
此时此景,让人颇感唏嘘与无奈。年轻人远走,这是生活所迫,这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
年轻人总说“以后再陪”,可老人的等待经不起拖延。其实不用天天守着,多打个视频聊聊家常,让热闹的余温续得久一点,就够他们暖好一阵。
人们节假日回家团聚常被比作燕雀归巢,子女们从五湖四海回到父母身边欢喜过节,让留守家乡的老人们感受到天伦之乐。
然而随着假期结束,儿女们各奔东西,一度热闹的家也再度变成“空巢”。
短短几天,从阖家欢聚到冷冷清清,不少老人会感到不适应,出现情绪焦躁、寝食不安等情况。有专家总结了这一现象,形象地将其称为“节后空巢症”。
老人怕的从不是孤独,是热闹过后的“闪退式冷清”,比平时的孤单更熬人。他们要的从不是塞满冰箱的菜,是能常说说话的人,这点快递和红包根本补不上。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变快,空巢老人群体也在迅速扩大。
从“空巢综合征”到“节后空巢症”,都反映出老人在缺少子女陪伴的情况下,心理健康容易出现问题。
相较而言,前者是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困扰,后者则是情绪上大起大落导致的短期的、应激的心理现象。不少老人平日里尚能怡然自得,到了节后反而意识到了孤独,这也充分说明人的情感是丰富且细腻的,子女尽孝除了要确保老人生活上衣食无忧,更要对老人进行无微不至的精神赡养,努力填补上“空巢”的缺憾。
虽然儿女们远离家乡,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却藏着我们忽略的“陪伴真相”。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怎会不理解子女们工作、学业繁忙?
节后,老人们也在努力适应子女再度离巢后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这一段心路历程是回归日常生活的过程。
“节后空巢症”也许难以避免,但作为子女,应让父母更平稳、更迅速地走出这一段心理不适期。
比如,节日里看到父母安好,刚离家的子女们也许不那么惦记老人,但每天打个电话拉拉家常、通个视频问候一下也很有必要,甚至在频率上还应该比平日里更高。
又如,回家有节礼相送,离家回到工作所在地,也可以寄一份小礼物给老人,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小惊喜。
你每次离家后,会特意留时间帮爸妈“缓过来”吗?对此,你又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