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房子挂了3年都没人瞧一眼,有的却7天就被抢光,还得涨价。这背后其实就是中国楼市最真实的分化情况。
2024年50个重点城市的平均租金收益率才2.03%,像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看着有2.5%,但扣掉物业费和空置期,实际能拿到手的收益几乎等于0。现在银行理财随随便便都能给到4%的收益,你说这房子到底还值不值得买?
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根本原因,其实就藏在“供需”这两个字里,经济规律从来不会骗人。你想想,如果家门口中介挂着10套一样的房子,却只有三个买家来看,卖家除了降价,还能有什么办法?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流动性折价。反过来,要是核心地段的好房子半年才出一套,买家们不得疯抢着加价也要拿下,这就成了流动性溢价。
市场早就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只是很多人还不愿意相信而已。总有人抱着买房收租、稳赚不赔的老观念不放,可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直接给了这些人一个大教训:租金收入比已经降到16.6%,连通货膨胀都跑不过。
有人非要说房子是优质资产,可资产的首要功能难道不是能生钱吗?当你的房子每个月租金还不够交物业费的时候,这跟养了个花钱的吞金兽有什么区别?
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全国90%的城市早就出现了供需失衡的情况。开发商还在拼命盖楼,可00后比90后整整少了4700万人。以前靠农民工进城撑起的三四线楼市,现在连县城大妈都明白,要攒钱给孩子去省城买房,谁还愿意守着老家的空房子呢?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那限购、限售这些政策还有用吗?咱们拿事实来说话:那些没限购的城市,房价照样跌;而北上深却死活不放开最后几道限制。为什么会这么不一样呢?因为这些政策根本不是治病的良药,顶多算暂时止痛的麻药。
国家其实早就看透了背后的深层逻辑。过去房地产就是台信用印钞机:老百姓首付三成买房,银行就能放出七成贷款,整个经济链条都跟着转起来。现在这套玩法行不通了怎么办?答案就是转型,让房子变成“移动的纳税基站”。仔细琢磨琢磨这个思路:房子跑不了,估值相对透明,还能收交易税、房产税、遗产税,这不比单纯靠卖地赚钱靠谱多了?
别再整天猜房价涨跌了,国家现在想要的根本不是暴涨暴跌,而是一个“稳”字。你回忆一下最近的调控政策,是不是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房价跌得越厉害,政策反而越淡定?因为当房子变成稳定的税基后,价格大起大落才是最可怕的。就像你去菜市场收摊位费,会希望菜价天天暴涨暴跌吗?肯定不会,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这事儿其实每个中国人都躲不掉。当租金收益率低得可怜,当二手房挂了三年都卖不出去,当开发商抢着在核心区内卷砸钱,这些信号还不够明显吗?资产流动性的本质,其实就是时代给我们每个人打出的投资成绩单。与其纠结房价涨跌,不如看清趋势,毕竟在房地产的新时代,选对方向比猜对价格重要得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