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必胜》专题片的播出同时,一段引起全球军事界震动的空中对峙的画面近日再次被网友热捧:中国空军一位精悍的飞行员李超驾驶歼-16重型战斗机,在东海的空域里,用一招“倒飞桶滚”的战术动作逼近了两架美军的F-22隐身战机,甚至将两架美机的雷达对准了,最近的距离仅10至15米,而且还成功地实现了双目标的同步锁定!
![]()
这一下子不仅在国内的军迷中掀起了极大的波澜,也使得国际的军事界都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惊讶和赞叹。这次72秒的白热的空战,彻底地改写了现代空战的规则,成为空战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隐身神话的破灭:10米距离的战术碾压
![]()
2024年的那场对峙中,F-22凭借其0.0001平方米的雷达反射截面试图实施突防,却在接近中国领海线时被空警-500预警机与地面米波雷达组成的探测网络提前发现。
歼-16搭载的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在远距离捕获目标后,飞行员李超采取逆时针桶滚机动,战机倒飞悬于F-22正上方,双方飞行员甚至能清晰辨认彼此面部表情,这种“锁定即击落”的压制态势,迫使美机释放干扰弹后撤离,此后F-22再未出现在中国近海。
体系作战的胜利:从单机对抗到网络化杀伤链
![]()
歼-16作为四代半战机能够压制五代机,关键在于中国构建的“空-天-地”一体化反隐身体系。空警-500预警机通过UHF波段雷达实现500公里探测半径,能将F-22的雷达反射信号放大至传统雷达的数十倍。
地面部署的YLC-8E米波雷达采用氮化镓技术,方位角误差仅0.3度,可识别310公里外无人机大小的目标。这些节点通过高速数据链将信息实时传输至歼-16座舱,形成“发现-锁定-打击”闭环。
技术代差的逆转:霹雳-15导弹与忠诚僚机重塑空战规则
![]()
中国空军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探测体系。歼-16配备的霹雳-15空空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采用双脉冲发动机维持末端动能,对预警机、加油机等高价值目标形成“不可逃逸区”。而双座版歼-20S与中诚僚机协同战术更代表未来方向:后座飞行员指挥无人机群实现15G过载机动,有人机保持雷达静默仍能掌控战场。这种组合使传统隐身战机的突防模式彻底失效。
全球格局的重构:从东海到加勒比海的反隐身浪潮
![]()
在中国的反隐身技术的逐步完善背景下,已初步在国际战场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对当前的国外先进的隐身战机等都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从而为我国的空军战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25年委内瑞拉就已利用中国出口的JY-27A米波雷达,在迈克蒂亚飞行情报区锁定了5架美军的F-35战机,不仅仅是美军的F-35的隐身能力就被委内瑞拉的JY-27A米波雷达给破解了,而且委内瑞拉的JY-27A米波雷达的能力也远远的超越了当年我国的JY-27A米波雷达的能力,而且其还可作为空地联合作战的指挥中心,也可作为空中空导的指挥中心,可谓是空中的一道高台,能把美军的F-35都给锁定了,可见其威力之大。
![]()
采用巧妙地将雷达的工作频段调至240-390兆赫的“谐振点”手段,就使F-35的雷达反射截面从原来的0.001平方米跃升至0.1平方米,其探测的最大距离也由原来的几十公里一下子就跳跃到390公里以上。如中小国家借助中国的先进技术即可构建起自己的区域性拒止能力,从而对传统的霸权国家的技术垄断格局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数量与质量的倍增:歼-16机群与实战化训练支撑战略转型
![]()
目前中国列装的近400架歼-16已成为全球最大重型四代半机群,日均20架次在东海-南海一线战备值班。飞行员年均飞行200小时,通过“金头盔”等实战化竞赛锤炼战术素养。这种规模优势迫使美军F/A-18E等战机因作战半径限制,在缠斗中陷入被动。而西部战区飞行员跨区驰援东海的任务模式,更证明中国空军已实现全域联动作战能力。
![]()
但更深的意义却在于这场交锋的战略层面和对未来的战略布局上所体现出的深远的影响。此一举不仅标志着我空的体系化作战能力的初步成熟,更将以最快的速度、最强的力度地宣告了西太平洋的空中力量对比的历史性转折。
随着反隐身的技术与新一代的空战装备的逐步融合发展,中国的空军正从原来的以国土防御为主转向了攻防兼备的战略格局,甚至将全球的空天权力地图重新书写了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