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香港当年,为什么能出现四大天王?
一讲到这个话题,估计就有人会说,时势造英雄。
也恰如早前黎明在参加一档综艺时所说,“现在的年轻人只是生不逢时,如果他们早生二十年,今天早就是天王了。”
黎明是谦逊。
但这种说法,在坊间其实颇有市场。
更进一步来讲,不少人会觉得,当下香港影坛和乐坛都早已衰落,故而不再有孕育巨星的土壤,自然就不可能再现四大天王这种“神迹”了。
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但并不是“完整”答案。
四大天王是注定会出现的吗?
是的。
从刘、张、郭、黎四人依次进入娱乐圈开始,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转动,最终所呈现的四大天王盛况,只是水到渠成。
每一个偶然,其实都是无可阻挡的必然。
张学友携绝顶天赋,首发粤语唱片就大卖,刘德华蛰伏五年,一飞冲天,黎明以白马王子形象示人,席卷港城,郭富城踏足台湾,就成轰动整个亚洲的超级“龙卷风”。
当时间来到1992年。
在香港乐坛来讲,四人就并驾齐驱,无分先后。
这不容反驳。
这句话总会招致一部分人怨怼。
他们总热衷于将四人排序,通常先争张、刘的先后,再论郭、黎谁人垫底。
从言论自由的角度来说,这无可厚非。
毕竟都有表达的自由。
不过这群人向来也容不得他人的自由,更经常出言无状,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架势。
但总该讲道理。
比如从乐坛履历角度来说,张、刘、黎、郭之序确实并无问题,然而如果深看一层,结合整个华语乐坛和粤语歌坛的表现,刚好就恰如笔者所主张的“并驾齐驱,无分先后”了。
但这是衍生问题,故不展开。
另一个问题,其他人能成王吗?
不能。
看看在他们之前,与他们同期或者比他们更晚的歌手和演员,不难看出,以禀赋、潜力和成就来讲,都几乎再找不到,能与四人比肩者。
笔者也一向都说,至多能寻一个张国荣出来。
为什么这样说?
四大天王的战场,其实是从样貌、唱、跳、演,到广告和慈善等跨界成就。
三个娱乐圈头部的偶像、一个乐坛实力派,又皆能唱、能跳、能演,不但垄断了乐坛大奖、唱片销量、人气榜和明星肖像印刷品市场,还垄断了演唱会市场和头部品牌的广告代言,在影坛若论商业成就,仅次于双周一成。
而直到今天,四人都仍在开巡回演唱会,电影之路,起码也还有刘德华和郭富城两位天王,仍在鏖战。
随便拿出哪一项,都足堪恐怖。
他们本身就是高山。
粤语歌鼻祖许冠杰不拿来做对比。
我们从谭咏麟讲起。
他是乐坛典型实力派,现场唱功强悍无匹,但他在电影方面的成就,明显不足,而如果连谭咏麟都不行,其他前辈歌手更得“打包带走”。
同期歌手,大略包括吕方、李克勤、王杰、黄凯芹、许志安、杜德伟和张立基等等。
这几个人,有一些能唱,有一些能跳,就不说谁唱得更好,谁跳得更好,一说到影坛,同样集体歇菜,更多的东西略过不提。
晚辈则从郑伊健、古巨基、古天乐,到谢霆锋和陈奕迅。
能唱的有古巨基和陈奕迅,能跳的一个没有,能演的大概可以算上郑伊健、古天乐和谢霆锋,三人样貌也都不差。
还有没有遗漏?
但就算整个娱乐圈打包,也再找不出来,能达到四大天王下限天赋、能力与努力的第五人。
这才是最根本的答案。
严格来说。
如果做单项指标的天王,有很多人都能拿到入场券,但只要讲到综合,有一个算一个,几乎就要被尽数淘汰。
再者,在四大天王苦练歌喉、在录音室唱到崩溃、排演演唱会又或者揣摩剧本、健身保持身材、撑着疲惫跑通告的时候,有很多人,就在享受美食、美酒和闲暇人生。
所以无论当年还是今日,四大天王都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这才是完整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