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陈阿婆蹲在村口诊所前,盯着“暂停营业”的贴纸抹眼泪。诊所是老伴王建国开的,从1978年到2020年,整整42年。
![]()
当年他背着药箱翻山越岭,接生时摔断腿都没喊过苦。
现在呢?
高血压引发脑溢血躺病床,680元养老补助连药钱都不够。“小病不出村”的招牌还在,成了最扎心的字眼。千里外厦门集美区,68岁林水生攥着2030元养老金存折。
“政府说满30年不低于最低工资,现在能顾自己还帮衬孙子。
”同样是老村医,同样跑了半辈子山路,养老待遇咋差这么多?王建国的680元只够半瓶降压药,林水生的2030元能过安稳日子。这不是个例,好多老村医干了三四十年,老了连基本生活都难。
刘医生30年走烂20双胶鞋,现在手抖得扎不准针,养老没着落。
张医生60多了,糖尿病并发症发作,补贴买药后吃饭都得算计。
他们是乡村医疗的“活档案”,哪家有哮喘,哪户有老寒腿,门儿清。
![]()
可老了老了,成了“看地方脸色”的群体——政策松点多给点,严点少给点。
厦门这2030元像把尺子,量出了其他地方的“短”。老村医不是累赘,是乡村医疗网底的“砖”,网底松了,村民看病就难了。现在年轻村医越来越少,为啥?
干一辈子连养老都没保障,谁愿意来?解决养老问题不是“发钱”这么简单,是稳队伍、保健康的大事。
专家说,得按工作年限、贡献大小定标准,不能“一刀切”。卫生部门得摸清底数,财政得拨够钱,人社得打通保障通道。更得有人盯着,别让政策“挂墙上”“落纸堆”。
王建国的药费还在愁,林水生的笑容却让人看到盼头。其他地方啥时候能跟上?
老村医等不起,乡村医疗等不起。
他们把青春献给山路,把白发留给药箱,该有个安稳晚年。
期待更多地方学厦门,让“2030”不再是个别,变成普遍。具体政策以官方发布为准,有新动态咱们接着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