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黄昏笼罩着耶路撒冷老城,金色穹顶在落日余晖中尚未褪去光芒,刺耳的防空警报骤然划破宁静。
数以百万计的以色列人从咖啡馆、学校和住宅中涌出,奔向防空洞。天空中一道拖着尾焰的黑影以16马赫的速度撕裂云层——这并非好莱坞科幻大片,而是胡塞武装宣称发射的“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在中东上空划下的现实轨迹。
机场上空传来声响,导弹落下,好像没人觉得奇怪,新闻里滚动着本-古里安、内瓦提姆、海法、埃拉特这些地名,胡塞武装这几个月就把以色列当成了练习场,导弹、无人机,来回扔了九十多次,这个数字报出来感觉还在涨,导弹名字也换了新的,叫“巴勒斯坦-2”,射程两千公里往上,弹头设计成双锥体,快落地的时候突然变轨,像在天上跳舞,反导系统全靠计算弹道,这下导弹不按剧本走,拦截直接失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速度十六马赫,从也门飞到以色列也就十几分钟,防空部队的反应时间按秒算,操作台屏幕上的拦截进度条根本追不上导弹的影子。
这导弹哪来的,胡塞武装说是自己造的,可那外形跟伊朗的“海巴尔舍坎-2”没啥两样,伊朗那边给零件,有的走陆路偷运,有的从海上送,地下工厂里把苏联的老飞毛腿导弹一通改装,换上伊朗的固体燃料发动机,装上制导模块,一套下来成本不到两百万美金,技术门槛下来了,非国家武装也能跟正规军掰手腕,战争的玩法变了,谁手里有导弹谁就能说话。
胡塞武装这么干,不单是打仗那么简单,背后是伊朗在布局,所谓的抵抗轴心,用胡塞消耗以色列的防空弹药,让以色列人天天神经紧张,伊朗自己不用出面就能把对手搞得焦头烂额,胡塞借着这波操作在阿拉伯世界里地位猛涨,成了反以的旗帜,代理人战争玩出了新高度,加沙的火已经烧到了整个地区,红海航线、能源安全,全都成了高风险区,这局面就像个大火药桶,谁也不知道下根火柴会点燃多大的爆炸。
以色列的防御系统出了漏洞,“铁穹”是用来对付哈马斯那种火箭弹的,胡塞的导弹飞太快,“箭”式反导系统反应不过来,军方以前看不起胡塞,觉得就是一群穿拖鞋的游击队,没把他们的技术升级当回事,现在导弹碎片掉进了贝特谢梅什的市区,心理上的冲击比实际损失大多了,安全神话有了裂痕,民众不再相信绝对安全这回事,政府也进退两难,报复回去怕把伊朗卷进来,忍气吞声又怕对方得寸进尺。
外面的人看这场戏,世界秩序在重新洗牌,美国的航母在红海游弋,象征意义大过实际作用,阿拉伯国家嘴上骂以色列,胡塞一动手他们就集体沉默,联合国出来调停也没人听,整个机制都在失灵,安全框架成了一片空白,中小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技术扩散让弱势的一方也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谁也不敢说未来会怎么样。
说到底,导弹不只是技术,它背后的伦理也在变,一件和坦克差不多价钱的武器,能让超级大国的盟友整天躲警报,军事技术的普及,让正义和非正义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胡塞用导弹讲了一个新故事,全世界都在听,激光武器、无人机成了新的赛道,安全感不再是强国的专利,每个国家都得重新思考怎么创新,怎么守住自己的家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