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同学聚会最悲哀的是什么?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最悲哀的就是,当年暗恋的那一位没来,最最悲哀的是当年暗恋的那位来了,然后看了一眼之后问自己:我当年是眼瞎了吗,能暗恋他/她?
![]()
![]()
![]()
说得太对了,就好像我这次回家乡一样,几十年的同学和朋友我都没有告诉他们我回来了,静静来静静走,因为大家没有共同的话题,聚旧3,5分钟都说完了,觉得我批钱和请客是天公地道的事一样,哎哟,人走茶凉了
![]()
![]()
![]()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参加过一次高中同学聚会,挺开心的。但是后来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同学聚会了,曾经有大学同学拉我进微信群,我也悄悄退群了。我一直觉得友谊都是阶段性的,没有必要刻意维持曾经的友情。
![]()
![]()
![]()
在大学时寒假和一个同学(自以为我俩挺好比较熟因为从小学初中都是同学高中同校),我说今年搞个小学同学聚会,他说以到时候叫上你,等到暑假了也没等来他的消息,以为他没搞但也不好问他,等后来回也是无意中看到别人QQ动态,人家好几个又唱又跳早都聚完很久了,瞬间觉得自己像个傻子一样被耍了,也真后悔当初也是傻逼和他提这么一嘴,在此之后一句话没和他讲过,不过微信QQ好友都没删
![]()
![]()
![]()
又有些家长在评论区说教上了,坦诚点说,最残酷的真相就是,教育的本质是筛选。小学阶段筛掉那些缺乏家庭监管、没人盯的孩子;初中筛选掉父母想管却无力引导的孩子;高中筛选掉父母压根不敢干预、放任自流的孩子;而到了大学,被刷下去的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人。说白了就是自律者脱颖而出,不自律者被边缘化。 教育的真正本质,并不是培养每一个人,而是层层筛选。学不学、想不想学,其实没人在意;教育系统要的就是是分出层级。所以会有中考、高考,这说到底就是一套社会分流机制。老师想尽可能多的把孩子托举上去,但最终决定一个孩子自律与否,能不能脱颖而出的还是家庭。
![]()
![]()
我大学毕业后有参加过一次( 大学毕业才三年) 大学同学聚会,最后买单的时候都等我付钱? 我也很无语... 我忍不住问他们为什么要等我付钱? 竟然回答我只有你在国外做设计师,赚的是英镑... 我当时都惊呆了他们这么说,而且都是男生... 后来就再也没有后来... 我现在只和大学睡我上铺的室友还保留联系,我们去年在她法国出差的时候,一起驾车从北部游玩到南部... 爽翻了....
![]()
看完网友的这些精彩分享,手机屏幕前的你们是不是也有一肚子的话想说,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