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徒步被弃事件:“搭子文化” 热潮下的生命警钟…
“遇人不淑交友不慎” 的古训尚在耳边,如今 “万物皆可搭” 的网络社交已颠覆传统认知。隔着屏幕看几张照片、聊几句天,素不相识的人便敢组队挑战极限运动,这种看似洒脱的 “搭子社交”,正在暗藏致命风险。10 月 2 日发生在川西高原的救援事件,便给狂热的 “搭子文化” 敲响了警钟。
![]()
据丹巴县警方通报,这名江苏女子此前在小红书发布徒步邀约,很快组建起一支 “全女团” 搭子队伍,毫无准备便踏入海拔 4700 多米的川西党岭山区。这支临时拼凑的 “草台班子” 未做高原适应训练,更无专业装备,险情突至时瞬间溃散 —— 女子突发高原反应休克并伴随失温,同行搭子竟直接转身离去,将其弃于荒野。
![]()
“当时她躺在石头旁,意识模糊,四肢湿冷,脉搏已经很微弱了。” 救人者之一的抖音用户 “陈瑾” 回忆道。万幸的是,另一支徒步团队恰好途经此处,队中两名上海医院的医生立即放弃行程展开救援。
![]()
他们用保温毯包裹女子躯干,重点防护头手脚等末梢部位,一边喂服热水补充能量,一边用便携式氧气瓶供氧,持续施救近 2 小时才稳住其生命体征。当医生询问同行者去向,女子虚弱回应 “走了”,让救援人员不禁慨叹:“这不就是被抛弃了”。
![]()
后续赶来的民警与蓝天救援队队员,在地形复杂的高原徒步 2 小时抵达现场,轮流将女子背下山送往医院。医护人员透露,再晚 1 小时,女子就可能因心肺功能衰竭丧命。如今虽已脱离危险,但这场惊魂经历暴露出的 “搭子社交” 隐患令人脊背发凉。
![]()
这种风险并非个例。澎湃新闻梳理发现,松散的契约关系让 “搭子文化” 逐渐变味:旅游搭子临时毁约甩下高额账单、减肥搭子实为卖课托、考公搭子暗藏培训机构销售,更有甚者借搭子名义实施诈骗、性骚扰。
中央财经大学窦东徽教授指出,年轻人易陷入 “代表性直觉谬误”,认为兴趣相同便人品可靠,却忽视了网络匿名性带来的识别盲区。
高海拔徒步本就危机四伏,失温更是高原 “隐形杀手”。医学资料显示,人体核心温度低于 35℃便会引发意识障碍,若不及时干预,数小时内即可致命。
专业驴友强调,此类行程需提前 1-2 周适应高原,配备防寒装备与急救药品,且必须由向导带队。但不少搭子团队仅凭热情出发,将敬畏生命与自然的基本准则抛之脑后。
此次事件中的搭子们,用最极端的方式诠释了 “低违约成本” 的危害。当陌生人社交失去信任根基,所谓的 “搭子” 不过是萍水相逢的路人。
正如救援医生所言:“成年人的每一次选择都要承担后果,户外徒步从不是看脸组队的游戏,专业储备与责任意识才是保命关键。”
热潮之下更需清醒。“搭子文化” 本应是孤独社会的温暖联结,但唯有筑牢安全防线,才能避免 “搭子” 变 “陷阱”。毕竟,任何旅行的终点都应是回家,而非用生命为草率买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