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10月8日晚上7点,我将直播分享
《点燃青春期孩子学习内在引擎》
欢迎大家预约直播
作者: 卯爸
都说青春期的孩子爱闹情绪,但没想到13岁的儿子竟然会因为不想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和我们抱怨、争论,最后气得哭了。
周三下午,儿子放学回家吃完饭后,高兴地说:“今晚妈妈上班回来得晚,我不用学习了,可以轻松轻松”,然后就躺在床上玩手机。
晚上9点多,爱人回来后问儿子:“英语老师今天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吗?”
儿子赶紧起床后,拿出英语课本,坐在沙发上开始抱怨:“不知道老师让我们背这篇又长又难的文章,有啥意思,我不想背。”
爱人说:“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必须努力完成。”
儿子反驳:“我不想努力了,觉得没啥意义。”
看到儿子把课本扔在沙发上,歪着脸,不想和我们说话的样子,我开始和他讲我上初中的经历:“当年,我们老师也是要求背课文,这样才会增强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
没想到,我越讲,他越生气,最后竟然哭着说:“不想听你解释,老师就是太烦人了,反正我今天是坚决不背了。”
儿子的表现把我和爱人气得不知道如何说他才好,真想抽他一耳光。
后来,我和爱人冷静下来,调整思路和沟通方式,说了三句话,就让儿子对待作业的态度从“我不想努力了”变为“我要努力完成”。
![]()
01
第一句话:我也觉得挺难的
《看见孩子》一书中写道:
发脾气往往始于孩子想要一件东西,却被其他东西阻碍。 要想帮孩子渡过发脾气的难关,我们就必须能够透过“最后一根稻草”,看到背后那些真切而痛苦的感受,看清发脾气的内在原因,而非只针对表现作出反应。
孩子,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生气时,他们需要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和理解,并对其情绪做出正确回应,而不是讲道理或被追问做解释。
当他感觉自己被看到、被理解,坏情绪自然就排解了,内心也就慢慢平静下来。
当看到儿子伤心哭泣的样子时,我和爱人明白:他这是在发泄不满的情绪,因为他觉得今晚没有学习任务,可偏偏老师布置了作业,又不得不完成。
所以,我俩都不再劝说了,只是静静地听他抱怨,任他发泄。
儿子抱怨,英语老师总是让我们背课文,班级很多同学都很烦,也不愿意背……
当他发现我们不说话了,就问:“你们不觉得老师过分吗,不觉得这篇课文难吗?”
爱人说:“觉得还行。”
儿子立刻又炸毛了,对爱人说:“你凡尔赛吧,怎么就不能共情我呢?”
在儿子的强烈提醒下,爱人赶紧说:“怪我刚才没表达清楚,妈妈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也会觉得它难,可能还不如你呢。”
我笑着说:“爸爸知道今晚你本来是休息日,可偏偏老师布置了作业,还有些难度,确实让人无法接受。”
儿子看到我们理解他了,也就不再抱怨,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
青春期的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对自我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他的态度和评价。
父母及时看见和共情孩子,可以帮他摆脱负面情绪。只有当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控制之后,我们的引导和教育才会有效。
![]()
02
第二句话:你说了算,我们永远相信你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思想逐渐成熟,拥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后,内心强烈渴望自由和独立,很抗拒父母的事事安排和监督。
所以,当儿子情绪稳定后,再次和我们说还是不想背课文时,我看着他为难的样子,就对他说:
“这是你的作业,你说了算,我们永远相信你。”
接着继续鼓励他:
“这个作业虽然有点难,但我认为老师的这个要求是合理的,因为你们是重点学校的学生,就像下午你给我讲的特种兵野外吃蛇的故事,你们就像特种兵,当然要有高要求,况且你也有这个能力完成。”
儿子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就和我们说:“那我今晚就挑战一下吧,看多长时间能背下来,但需要妈妈和我一起背诵。”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个没有断奶的成年人,行为上总想着比肩大人,但思想上仍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正如主持人金星所说:“青春期就是明明知道他是个孩子,但他自认为是个大人。”
对待这类孩子,父母先要从心底理解他们对独立的渴望,信任他们并给予充分的选择权,真诚地陪他们共同探索。
(预约直播:听更多详细分析)
03
第三句话:我们一起想办法,把它拿下
《陪孩子走过青春期》一书中写道:
“无论青春期的孩子表面上如何高冷,装得多么不需要我们,父母仍然是他们的天,家仍然是他们内心最需要的安全港湾。”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一个被成熟和幼稚拉扯着的极端矛盾体,行为上渴望独立,心理上又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帮助。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无条件地和他们站在一起,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因此,当听到儿子的需求后,爱人爽快地答应并表扬他:“有志气,就知道你不会轻易放弃。那我们一起想办法,把它拿下。”
爱人先给他讲了背课文的方法,陪着儿子看了一遍课文,理解全文内容后,又分析了文章结构。
然后,以句子为单位将课文分解,和儿子一句一句地背诵,结果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任务。
作家饶雪漫说过:“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过是不同方式的陪伴。”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什么都想自己做主,但因心理尚未成熟,仍需要父母的陪伴,特别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
儿子当天晚上背诵完后,临睡前自言自语:“你们的床要是再宽大点就好了。”
我知道他其实想说什么,就笑着说:“你是不是想和妈妈一起睡?今晚你在我这儿睡,我去你房间。”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易波动,心理较敏感,作为父母,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关注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心灵得到依托。
![]()
《解码青春期》书中有言:
“在孩子的青春期,父母要从‘空中交通管制员’转变为‘教练员’,首先得保持情绪稳定,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培养他独立上场的能力,让他勇敢向前去探索世界。”
青春期是一个孩子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他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极度想要证明自己,希望被尊重、理解和认可,但因缺乏生活经验,思想还比较幼稚,仍然需要父母的帮助。
当他说自己不想努力时,需要的不是我们高高在上的说教和指责,而是理解、共情、放权和陪伴。
说教和指责,只是父母自我情绪的发泄,会在情感上把孩子推开,损害亲子关系。
理解和共情,才能看见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走进孩子的内心。
放权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是对孩子信任的表现。
陪伴是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最好方式。
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我们家长要多些耐心、信任和换位思考,少些自以为是和要求,让孩子慢慢成长。
与家长们共勉~~
(预约直播:听更多详细分析)
点亮“爱心”,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与人生越来越幸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