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一位身穿外卖制服的普通小伙,凭借一首《巴山夜雨》,力压北大硕士彭敏,拿下全国总冠军。
那一刻,全国观众都记住了这个名字——雷海为。
![]()
他不是名校出身,也没受过专业训练。
但在灯光下,他的眼神笃定,语调平和,一句“窗朝西,就这句合适”,赢得满堂掌声。
从此,“外卖小哥背诗词夺冠”的消息刷遍全网。
无数人惊叹他逆袭的传奇,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这一刻的光芒,是无数个夜晚默默背诗换来的。
![]()
01
雷海为1981年出生在湖南邵阳市洞口县的一个小村庄。
那时农村日子苦,家家户户都靠地吃饭。
他父亲是镇上的文书,会写会算,村里人都说他们家“有点文化味”。
从小,父亲就盯着他要好好念书。
还没上学,睡前就开始听古诗当“摇篮曲”,那些押韵的句子一点点钻进脑子。
七八岁时,已经能背几百首唐诗宋词。
村里有位老先生喜欢诗,常把他喊去聊天,讲诗讲典故。
那种氛围,让雷海为对诗词有了最初的热爱,也埋下了命运的伏笔。
![]()
02
上学后,雷海为成绩有点“偏科”,语文历史好得出奇,理科却一塌糊涂。
高考无望,只能去娄底机电中专,学电工。
2001年毕业,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南下打工,从深圳到上海,做过电工、洗车工、餐厅服务员、推销员,甚至在工地挖过电缆沟。
白天干体力活,晚上窝在出租屋里看诗。
别人下班打牌,他背诗、抄诗、默写。
在上海时,他看了金庸的《侠客行》,被里面的诗打动,背了下来,也从此喜欢上古典诗词。
2008年,他换到杭州打工,一边上班,一边考成人大学。
到了2010年,终于拿到机电一体化文凭。
但他心里清楚——那张文凭解决不了什么,真正让他有力量的,是书里的那些诗句。
![]()
03
2011年,快递兴起,雷海为干起分拣员。
再后来外卖平台火了,他换上蓝色工服,开始送外卖。
那几年,他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风里来雨里去。
别人等单子时玩手机,他却掏出小本子,看诗词、默写。
送餐路上背诗,红灯时默念一句,送完单写两句。
几年下来,积累了上千首诗。
他笑说:“诗让我在嘈杂的生活里,找到一点安静。”
2018年,他报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从上千人中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
决赛那晚,全国观众的心都被牵动。
面对北大硕士彭敏,几轮对答,他沉着冷静。
康震教授画图猜诗,前两轮彭敏抢答失误,第三轮,雷海为一击命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那一刻,全场沸腾。
他成了第一个以外卖员身份拿下诗词大会冠军的人。
他证明了:知识不分出身,热爱能改变命运。
![]()
04
比赛之后,雷海为火了。
节目组、广告公司、拍戏邀约接踵而至,有的开出几倍年薪。
家乡人也找他借钱、请代言。
但他很冷静。
他说:“我喜欢诗,不想让诗变成赚钱的工具。”
于是拒掉了所有商业邀约,去了成都一所国学学校,当起了老师。
课堂上,他教孩子背诗,也讲自己送外卖背诗的经历。
孩子们特别喜欢听,觉得老师“接地气”,也更懂努力。
后来,他成为央视《朗读者》的朗读大使,参加公益活动,鼓励更多普通人走进诗词。
2023年,他出版了书《生命有诗》,讲述自己从打工到冠军的经历。
书里那句话最打动人:
“我没赶上好时代的起点,但我能用诗,让自己不掉队。”
2025年,他加入洞口县作协,成了文化顾问。
如今仍在杭州生活,做文化推广,偶尔去各地讲课,依然坚持背诗。
他的诗词储备已经超过一千首,计划用脚步去丈量诗里的山河。
![]()
从乡村少年到外卖小哥,再到国学老师,雷海为没有“逆天改命”,他只是一步一个脚印。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都在焦虑找捷径,而他用十几年——慢下来,也能走得更远。
他不靠流量,不追热度,只做一件事:
背诗、教诗、传诗。
他证明了,真正的荣耀,不是冠军那一刻的掌声,而是平凡日子里的坚持。
当一个人能在忙碌中留出一点时间给热爱,那份安静,本身就是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